微信分享图

杞国故城现身:杞人忧天非妄言

2013-11-01 11:48:59 未知

  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现在已成为笑谈和传说,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是庸人自扰和无谓担心的代名词。然而今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后,榜上有名的“杞国故城”惊现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让世人为之瞩目。它的横空出世给这个成语作了很好的注脚和解释。

  杞国故城历经风雨,如今仅存六处遗址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始于夏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杞国是小国,史书记载很少,《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都是历数其君主名号,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也就是现在的遗址处。

  据以往资料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考察证实,杞国故城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500米,面积接近280万平方米,是目前坊子区所发现的最大的文物遗址。杞国故城遗址由六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杞国故城城墙、皇城顶遗址、周家庄子遗址、周家庄子墓地、石佛寺遗址和九女冢。其中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个面积约300亩的高台地,当地相传为杞国皇城所在地。

  为写此稿,笔者专程前往杞国故址。看到台地北侧有1.5米-2.0米文化层,断面上夹杂着密密麻麻的灰色瓦片,而老百姓耕种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堆积的这种瓦片和青色的碎砖。这种瓦片要么是器皿的碎片,要么就是屋瓦。据坊子区文物局考古人员介绍,这里出土的文物为战国至汉代的,大致有筒瓦、瓦当、陶罐、陶盆、陶瓮、铁镢、青铜剑及砚石等。

  通过实地采访,笔者详细了解了杞国故城的前世今生。站在那片废墟上的最高处——杞城皇城顶遗址,除了一个遗址保护牌立在秋风中,举目望去四周地势比较低,一片庄稼地,可以看到故城周边的村庄和时隐时现的古城墙遗址。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古时这里也曾经有过辉煌,但是历经搬迁、顽强抗争的杞国,早已荡然无存。这个夹缝里生存的小国,终究没有逃过“杞人忧天”的预言,国灭人亡,沉睡到了历史的长河里,至今这一带连杞姓都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凄惶包括“杞人忧天”在内的传说和故事,仍在秋后的微风中诉说着哀怨情仇和扑朔迷离。

  孟姜女是杞人的媳妇,哭倒杞国城墙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家喻户晓,然而在杞国故城当地却流传着另一个说法:孟姜女姓姜,是齐国贵族的大女儿,也是齐庄公的本家妹妹,后来嫁给了杞国人杞梁。这杞梁本是杞君的本家,孔武有力、勇名远扬,而且事母至孝。由于喜好舞枪弄棒,不懂稼穑,不善经营,家道衰落,在杞国难以为继,才带着媳妇、老娘来到商业发达的齐国临淄谋生。

  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550年,齐庄公想重振霸业,出兵伐晋,无功而返,于是想乘机攻打莒国。杞梁因为勇猛无比,经朋友举荐,作为先锋参加了这场战斗。杞梁屡立战功,最后不幸战死。齐庄公大胜凯旋,没有忘记英雄杞梁,准备把他隆重地安葬在临淄郊外,并亲自前去吊丧。这时杞梁的媳妇孟姜女不干了:“吊丧有在郊外的吗?这不符合理法吧?如果杞梁有罪,就不要安葬了。如果没有罪,就请君主把杞梁还给我,我们回老家安葬他吧,俺家还有婆婆呢。”就这样孟姜女将杞梁的遗体运回了杞国,在杞国城北的公墓,停棺三日。孟姜女抚棺大哭,这对恩爱夫妻,转眼间就阴阳两隔,孟姜女伤心至极,涕泪俱下……也许是那年雨水多?汶河河水大涨,久泡城墙,再加上杞国的城墙都是用泥土筑成的,或许就是巧合,这时杞城的北城墙轰然坍塌。

  这件事,东汉王充的《论衡》和邯郸淳的《曹娥碑》都有明确记载,说孟姜女哭倒了杞城的北城墙。到了西晋时期,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记载了此事,只是有所夸大,说孟姜女哭倒了整个杞城。另外,前544年,杞国国君的亲戚晋平公,就是当时诸侯的霸主,集结各路诸侯帮助杞国修复城墙,也正是那个时候。看来,杞国城墙坍塌确有此事。

  当时百姓以为孟姜女哭夫哭塌城墙感天动地,由此而流传下来。

  “杞人忧天”绝非庸人自扰

  小小的杞国走过了1500多年的历程,走进了历史风尘中,留下了一片荒凉的杞国故城,留下了曾经贻笑大方的成语“杞人忧天”。

  近来,有专家通过深入研究杞国历史,对“杞人忧天”的内涵提出新的见解,使延续几千年的成语,有了新的含意。杞自商汤封建以来“或封或绝”,极不稳固。后又因宋、郑等列强所逼,举国由河南跋涉千里迁徙至此。杞国与鲁国为邻,杞国不断遭受鲁国的欺辱。杞鲁交往中,鲁蛮横跋扈,使杞的精神受到极大创伤。春秋前期,齐、晋先后成为诸侯霸主,杞竭力追随巴结,甚至用联姻得到庇护。在诸侯争战,弱肉强食,互相攻伐中,杞又时常受到强国欺凌。先后被宋、郑、莒、鲁等国胁迫,受宋、莒、淮夷、鲁等国多次攻伐,土地被他国侵夺。杞长期在诸侯国互相争斗会盟夹缝中生存,还要无可奈何地为他们的争斗去“捧场”应付。杞国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国祚几绝,被迫迁徙。天地虽大,却没有杞人安居之地,这正是杞人忧天地崩堕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的历史背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杞人忧天”的故事产生了。也只有在弱肉强食的形势下,杞人才有危机感,才产生了忧患意识。这种忧患,蕴含着强烈的求生的欲望,也许正是这个“弹丸之国”,千年不息的秘诀之所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作为对“杞人忧天”的深层次理解。“忧天”是杞人对国家、对民族前途的忧患,是爱国爱民的情操体现,更是古代杞人留给今天人们的宝贵思想财富。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