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后工业时代的建筑之道

2013-11-07 08:52:20 未知

  

  将工业遗迹和创意空间联系在一起已经不是第一次,台湾设计师林宪能与林志达父子在煤气厂的废弃厂房中选中10只脱硫罐作为改建对象,诠释另一种后工业时代的建筑之道。

  

  在10只罐体后方延伸出的新空间

  当废弃工业建筑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旧厂房改建创意园的项目便开始层出不穷。在已有建筑体上改头换面终归不是件太难的事。保留建筑架构,外立稍加修饰,重点规划内部空间,按照这样的路数,效果基本立等可取。而751时尚回廊则在此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步,选择10只废弃脱硫罐作为创造对象,从无到有完成了全国首例工业设施改造为建筑的案例。

  

  改建后的751时尚回廊

  建筑体正前方,顶层白色露台突兀地横跨左右,宣告着“新”的生成。另一头,利用原有的砖瓦平台,林氏父子在末端罐体外延伸出一处玻璃屋。钢材框架与白色横梁自罐体部分延续而来,同色砖块、玻璃材质与厚重的工业质感虽有反差,却不至于过分冲撞。一只白色弧形屋顶贯穿两个部分,故意将视线拉长抬高,使目力所及处呈现出整体性。

  

  后工业时代的建筑之道

  林宪能:出生于1954年,台湾坪林人,著名空间美学大师。18岁毕业于台湾一所普通中学,自学成为设计师,并在短短五年内以工作室的形式获得台湾首届室内设计金鼎奖。林志达:林宪能之子,出生于1981年。在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完成室内设计与空间设计的学士学位后,于2008年获得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硕士学位。归国后与父亲共同创立上海空间美学馆。

  

  其中一只罐体内部设置了由上至下宽窄变化的旋转楼梯,便于垂直动线的观摩

  另一只则在罐体纵向11.5米的挑高中,设置了一组旋转楼梯。楼梯由上至下由下至上进行着宽窄变化,俯视结构类似一只眼睛,提供了垂直动线的观摩方式。功能型罐体按照业主的需要分别安排为视听室、会议室和品牌展厅,或挑高分割或加强私密性,满足了承租方、活动方和参观者的不同需求。木材覆面、白墙白砖与脱硫罐的原始罐体在空间中不断上演着错层借位、割裂弥合、镂刻再现,新与旧在丰富的交通方式中渐渐模糊了界限。

  脱硫罐及周边设施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新与旧对比且呼应。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