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人物】陈琦:你看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身份

2013-11-07 18:33:33 张一凡

  “木版水印”是我国特有的复制工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经具有相当水平。明末出现“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由于这项工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且技术难度较大,至今已不为多见,更不论优秀的当代水印版画作品。艺术家陈琦——将这种技艺始终坚持,并将之推到一种极致,表达和体认着称之为本质的单纯“美”和内核的“文化”,确立了 在中国当代水印版画史上的标志性的地位。

  陈琦不仅是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网站——艺讯网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这个年届五十的工作狂人,经常使用计算机的矢量图像完成自己的巨幅创作的初始画稿,陈琪说自己幸运是第一批计算机的使用者,90年代初期,他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了。他的《时间简谱》手制书最早就是用很简单的黑卡纸,在他带队出去招生的路上完成的。一把普普通通的小刻刀,上万个小时的工作量,换来的“作品”,除了热情,陈琪说那是一种“信念”,就连创作的“姿势”,他也有自己认定的一种态度,他说那决定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也决定了你是艺术家还是匠人:

  “艺术让我的每一时、每一刻变得有意义,那是一种修炼的方式。这样一本个书我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如果按照一天八小时来计算,这本书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连续工作八小时,差不多是这样的,所以这本书我画了三年。我也做了很多的笔记,因为刻这本书,我现在不能久站,以前我站很长时间没有问题,我现在久站我的腿不行,但是我一定要站着刻,因为站着才会对它有一个俯视,俯视不是一种物理的姿势,而是一种观看的方式,这个里边有一个关系,我在看这个书的时候,相当于上帝站在星球外面看人,我们觉得怎么样,他在很远距离,他俯视我们的时候能够看到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就像我们两个在一个空间里交谈,可能边上的空间会有其他的世界在发生,我们不知道,如果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会发生芸芸众生的关系,所以刻书一样是这样的视角,它决定你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做这本书,不可以坐在那儿,那是不对的,那种是工匠,完成这个事,我站在那儿不是完成这个事,而是我在参与它,就是这个意思!”

  “时间”是一个永恒、抽象,甚至是无法描述的东西,而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和方式,更可能是一种挑战。陈琦的“时间简谱”是其2003年就开始尝试的主题,这组作品是其艺术创作思想的重大转折,是从有形的物象以探询无形的观念,转向于从追问永恒的无形的观念而落实于具体的物理形态。《时间简谱》手制书一共7组,在几册装订成书本形态的纸质材料上,切割刻洞而成。这组作品的构思源于对蠹痕的观察,蠹虫啃噬书本,一页一页地蠕动钻进,随时间缓缓而成洞痕,诡异而美丽,有递进的节奏律动。不但视觉效果极佳,其情感的张力也足够。

  陈琦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从时间的痕迹入手,以他特长的精致考究的思维和手艺,结合现代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图像方式, 将“时间”物化为艺术的物件和图像,综合呈现在书籍、版画、木雕、影像、多媒体装置等等,使“时间”成为可触摸之物,可观赏之物,更成为可体验、可思维之物之象。书是供人阅读的,陈琦做成这样一本“书”,具有要求观者“阅读”的强烈暗示。但此书无一文字,满纸是迷一样的圈形孔洞,孔洞的形态又是由切割多层纸材来完成。这样一件被切割的“千疮百孔”的作品,实际上是在挑战观者的观看经验,随之而来的是对观众美学判断力的拷问。而在观者的翻动之下,因为时间因素的介入,原有的事物又发生了一层微妙的变化。它和观者完全平面地去表达一种对时间的认识,有了一种多义的解释。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