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粉彩双联瓶造型独特 诠释当年辉煌时刻
2013-11-08 03:44:22 未知
乾隆时期,(1736-1795)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成为可能,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明的色泽,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
古玩艺术品里成对出现的不少,但能让人联想到爱情的或许只有双联瓶。双联瓶在唐三彩中已出现,流行于清代,因两瓶联成一体而得名。双联瓶还有一名称“合欢”,取和合吉祥之意。清代流行的双联瓶,是由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双联壶演化而来的,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窑大量烧制双联瓶,品种有青花、粉彩、珐琅彩、单色釉等等。
此双联瓶口径:4.8cm,高:21.8cm,盘口,斜直颈,扁圆腹,腹部相连,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两瓶颈部及腹侧部各用红蓝料彩绘回纹、如意纹与缠枝花卉纹。腹部用粉彩绘山水人物纹,格调高雅,意境深远。足部绘红蓝莲瓣纹。整体造型规整,敷色淡雅,清新雅致。这对联体瓶,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图案布局繁密,画工精湛细致。整器通体粉彩装饰,颈部绘折枝花腹部边缘和侧面分别为蓝地和红地绘缠枝花卉,为乾隆官窑瓷器的精品。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不是很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四,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有一定的数量。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双联瓶不仅因其唯美的寓意深受古玩收藏者的喜爱,更因其独特的造型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艺术品投资者的青睐,在艺术品拍卖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如,清乾隆景泰蓝双联瓶在2008年拍出201.6万元;2009年北京匡时与日本亲和在香港秋拍时,清咸丰粉彩喜字双联瓶拍出了207万港元。
近日,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对外展出了一件品质精美的乾隆款山水人物纹双联瓶。据广州隆盛市场部有关人士透露:此件藏品自从推出市场后深受广大收藏者的关注喜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责任编辑:黄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