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朱尚熹:能量的表达是抽象雕塑的本质

2013-11-11 08:44:06 朱尚熹

  人物具象雕塑的塑造中,我们确实是要强调甚至是追求解剖以外的纯型、空间、架构、气韵、榫卯等抽象要素,有的大师甚至将其放在比具象所描述的题材与主题还要高的位置,如果没有这样抽象的——形而上——追求,剩下的仅仅是描述性内容的话,作品将俗不可耐。但是在抽象雕塑里,这种纯型、空间、架构、气韵等思维就直接诉诸我们的感官,其形而上理念、方法和结果更为纯粹。雕塑家就在点、线、面的三维甚至多维的经营之间体现了智慧、或者说思想;再结合材料语言,雕塑家对物质世界的审视和得出的观点就会表达得独到而精辟,雕塑的所谓高度概括的诗性随之实现。

  然而中国雕塑界经过法苏学派的培养,再经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长时间洗礼,具象的情结非常深厚。进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文献性的现代主义历史似乎都很懂,没问题,抽象雕塑我们也很喜欢,但是一旦自己尝试些抽象雕塑创作时,就有挥之不去的具象思维,以及挥之不去的描写性、叙述性惰性。

  有意思的是,我们三次全国抽象雕塑研修班中,有不少并没有学院派雕塑学习背景的学员,似乎他们直接面对抽象雕塑时则更为轻松,没有具象的包袱,其作品似乎还更有抽象雕塑的范儿。

  当然,那些通晓具象雕塑里形而上层次的学院派雕塑学员,在抽象雕塑的学习与研究中进行转换同样是很顺畅的。

  里德的《现代雕塑简史》中叙述了众多纷繁的流派之后,专门拿出一章来总结现代主义雕塑的根本特性。他认为雕塑到了现代主义时期,仅仅表现“美”已经不是现代主义雕塑的使命,而表现“能量——力——生命力”才是其己任。比如:罗丹的人体雕塑由里向外的生命力表达 、阿尔普和米罗有机形态生命力生长感的表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运动力线的表达,构成主义工业暴发性动力的表达等等。里德认为能量表达的典型代表是亨利-摩尔。然而能量表达的关键是空间的处理和把握。罗丹说过,深度产生力度。换句话说,空间的三维性产生力度。要是说你的作品能量不够,请首先关注一下你作品的三维性够不够吧!

  人可能有二维观察和思维的惰性,而雕塑家则应该是三维性思维的专家。三维中最为困难的则是纵深思维。其实形体的深度是关于空间的关键问题。在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家的嘴里、论文中,形体与空间的词儿(form & space)则比比皆是。每一位艺术家对形与空间的体验不一,看法各异,这就形成了此艺术家作品与彼艺术家作品的区别。

  抽象雕塑的本质是能量的表达,而非审美设计;各种状态与分寸的能量表达的引申意义可以抒发人类的任何情感和思想,这一点已经被许多经典作品所证实。

  抽象雕塑对于我们也许是迟到的补课,虽然我也不赞同所谓“补课”之说,但是作为锤炼雕塑语言的科学途径,必不可少;就像歌唱家要天天吊嗓子,作曲家必须谙熟和声学一样。至于抽象雕塑的民族化和艺术家自己的个性,我认为这也只是个多余的问题。人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机器,而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在吸取与学习之中肯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他的个性化体验,和民族身份。至于融入 了多少,谁也没有定量,也不可能有。长之以往,民族化和艺术个性则必然生长而成。

  我国抽象雕塑的发展需要的是浇灌,其成熟需要的是时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