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公立美术馆:把艺术带到民间

2013-11-11 17:45:49 潘慧敏

--艺术改变中国之武汉(一)

  提及武汉,首先想到的就是“九省通衢”。而在中国的美术史发展过程中,武汉是中国当代艺术 “八五美术思潮”诞生的重要策源地,今天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当代艺术领域的评论家、艺术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从这座城市里走出去的。

  近年,在武汉提到艺术事业发展上,业界人士都会夸湖北美术馆和武汉美术馆。武汉的美术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展很快,在当代艺术的起步、创作和传播上一直走在前沿。除了公立美术馆,私立美术馆在武汉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武汉的公立、私营美术馆如何影响着这个城市发展?

  公立美术馆——把艺术带到民间

  湖北算得上是美术大省,在中国美术史上人才辈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武汉近年在业界人士看来正逐渐被边缘化。从目前武汉的整体艺术生态看来,艺术史研究和艺术展览的空白已经逐渐被美术馆的建设弥补,这就要归功于湖北美术馆和武汉美术馆。

  五、六年前的湖北压根就没有美术馆,著名批评家孙振华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谈到,“五六年前,湖北只有湖北美院美术馆,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学校的作品陈列馆。这几年美术馆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多座美术馆,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艺术从不被人接受到发展到今天,需要一个公共展示的空间,一个空间物质载体——美术馆。”

  湖北美术馆于2007年10月9日竣工试运营,建馆已有5年,前身为湖北省艺术馆。2009年11月30日率先免费开放,对于一个建馆5年、尚属年轻的美术馆来说,汇集社会专家资源推出固定陈列展,反映了其在专业化建设上的导向和思路——由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湖北美术馆迈出了重要一步,2012年7月16日获准更名为湖北美术馆。

  湖北美术馆作为一个地方美术馆,主要是立足于湖北本土的艺术服务。如湖北美术馆的常设展《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是对湖北100年以来的本土艺术做了一个梳理。这是基础性的梳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受多重因素的局限,既要有经济实力,还要有美术家和美术现象,同时还需要美术馆这一有想法、有追求的团队来实施。湖北美术馆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在评估中名列第六。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同时也是一名著名的雕塑家,被选为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这也可以看出是对湖北美术馆工作的一种肯定和重视。

  武汉美术馆建筑于1928年选址,1930年动工,1931年落成。在此先后立足的有汉口金城银行、驻汉日军占领军总司令部、武汉图书馆、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现武汉美术馆从老武展搬来此地。2005年武汉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进行改扩建,新馆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还根据美术馆的功能和设施的要求,对内部结构进行了科学设计和改造,整体为中庭环廊式格局,是武汉市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

  开馆的五年时间里,武汉美术馆虽然作为一个新的美术馆,在这五年的期间围绕着学术研究、作品收藏、陈列展示、公共教育活动以及国际交流这五大功能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他们的工作有两个重点,第一是留意城市文化,尤其是如何塑造本土的艺术家发展;其次是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展览,国内的例如齐白石和关山月的作品展,国外的展览有毕加索作品展等等。其次,武汉美术馆重点打造了两个品牌:“江汉繁星计划”和“水墨文章”,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美术馆会对青年艺术家做这样一个连续的研究、展示和收藏,武汉美术馆希望通过这个品牌对中国、亚洲甚至全球的青年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形成自身的品牌,同时能提高美术馆的影响力度。

  美术馆有两种定位,一种定位是为艺术家服务,还有一种定位是为民众服务,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谈到,按照当下的政策和现代社会的公共服务的要求,它更多的应该是为人民服务,受众面首先是广大的民众,但是作为一个公立美术馆的馆长,他要考虑通过美术馆既要宣扬党的政策,同时又要宣扬艺术的魅力,同时又要考虑到一种健康的艺术发展。既然是公共服务平台,它是和文化产业有区别的,不是盈利的,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是产业。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