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城市双年展:要让建筑为普通民众所理解

2013-11-12 09:09:11 未知

  在国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分野并不大,建筑和艺术跟老百姓的关系也是很近的。比如说,在英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酒馆、艺术博物馆、剧院,这些文化场所存在于社区当中,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建筑应与文化活动相关联

  饶小军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世界建筑导报》总编辑)

  在国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分野并不大,建筑和艺术跟老百姓的关系也是很近的。比如说,在英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酒馆、艺术博物馆、剧院,这些文化场所存在于社区当中,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下午4点之后,英国人就会一堆一堆扎在小街小巷里聊天,或者在剧院门口挤着去看戏。对他们来说,艺术是随时的、是生活,而在国内,艺术却往往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只有少数人在享受。

  办这样的双年展需要提升民众的参与度。有时候,我们的建筑师、艺术家过于孤芳自赏,其实,两者都应该注重对社会和生活的体验。在这方面,艺术家往往会走在前面,敏锐地感受到一些事件的影响,但这种体验传递给老百姓的过程还较慢。在信息社会,这是不应该的。

  另外,文化建筑应该和文化活动相关联。虽然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建起了很多剧场,但实际上很多剧场和戏剧没有关系,真正的戏剧处在社会的边缘角落。

  让建筑为普通民众所理解

  柳亦村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龙美术馆设计者)

  把双年展定位于建筑和艺术上,很明显,是想让建筑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理解的一种文化存在。原来徐汇滨江所有的塔吊什么的,完全就是工业景观,没有真正的活动在里面。但实际人们很渴望能参与到这些景观里去。当然现在只是通过一些健身、跳舞、打篮球这样的运动,但在将来,新加入的这些美术馆,如果它们能把艺术、文化活动都开展起来,那西岸将展现一个多层次的城市面貌。

  当然,也要看具体运营。比如说,我现在在做的龙美术馆,是由收藏家刘益谦私人投资建设的,每年要花很多钱来运营,而且要收门票。那个由飞机库改造、藤本壮介设计的余德耀美术馆,它的藏品则偏当代、偏装置。此外,由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西岸美术馆是由西岸集团来运作的,总体思路是想把徐汇滨江以文化先行的策略来打造后面的传媒港,但是需要注意不能把它搞成一个卖很多钱但民众进不来的场所。

  老工业区改造不要走极端

  李翔宁

  (西岸双年展建筑展策展人、同济大学教授)

  在对待老房子的问题上,我们现在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所有老的东西,只要一拆或一动,大家就会有反对的声音。这会带来另一种危险,就是在我们保护的时候可能因此扼杀了新事物出现的可能性。既不能对这个房子进行改造,也不能在旁边造新的房子,大家通常认为老房子旁边的建筑就要与之相匹配,所以最后得出的结果必然就是一种假古董式、跟老房子相“和谐”的东西,其实这是虚伪、保守的文化价值观。

  在欧洲,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对老建筑的认识,所以不会很随意地去拆它,但是也不是非得把它看得那么珍贵。当然我觉得老建筑中有一部分进入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筑,这类人类共享的遗产是一定不能动的。但是你会看到,在欧洲老的历史街区,经常会突然有一栋全玻璃的盒子或白色盒子那样非常现代的房子。目前在中国,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受到规划部门、文物保护单位或旅游局等机构的反对。

  世界上有很多空间改造的例子,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它跟徐汇滨江是比较接近的,它从煤炭、钢铁制造区转型为一个文化产业、博物馆的聚集区,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当然,我觉得中国的一些空间改造有一个问题,就是变化太快。鲁尔工业区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慢慢改造成的,而我们一看到好的,就一窝蜂把这件事情做到烂为止,这是另外一个担忧。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