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墨神韵,时代精神

2013-11-19 17:27:59 邓雪萍

  初看这一片片水墨氤氲,似乎还有《暧昧》的影子,朦朦胧胧,似真如幻,场景在宣纸上急速而又和谐的转换,找不到画家的眼睛,如同梦中的呓语,有孩童游戏、有恋人热吻、有俪人漫步,或欢悦嬉闹、或低沉寂寞、或茫然无措,他们出现在同一个时空,却又互不相干,想象的奇特与怪诞、空间的自由与灵活在整体上构成了无拘无束、富于幻想、时空错位的画面——《云中行》。

  然而细品时,才知画中更有一番世界,虽名为云中行,但构图满满当当,并无云中漫步的空旷阔达,画面被高楼大厦、横七竖八的电线、飞机、以及画家想象中的场景所铺满,密集的建筑让人窒息,尽管画家依旧怀念着远山蒙蒙、茅屋竹舍的野逸,但确抵不住城市来势汹汹的膨胀与发展。

  年轻人是画家所钟爱描绘的题材,他们是城市的“现在”,充满生气与活力,是城市中最鲜亮的色彩,在《画——35》中,前景是四位衣着时尚、充满自信的女性,这一个时代的女性或许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良淑德,不闻外事的闺中女,而有着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她们不再循规蹈矩,女孩手中的酒瓶与画面左下方旁若无人亲热的情侣或许用行动便诠释了对于传统的蔑视,不用高楼大厦,她们便是城市的符号。中景的长江大桥桥台依旧屹立于滔滔江水之中,画家对于武汉的地标性建筑如黄鹤楼、江汉关大楼等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们作为武汉的代表也不止一次出现在画面之中,充分体现了具有时代、地域特征的意识形态给作品带来的风格化的思想理念。左上方似乎已经是渺渺茫茫的伊甸园,画面布局与人物的动作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马蒂斯的《豪华、宁静、欢乐》与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马蒂斯的《豪华、宁静、欢乐》取材于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而热爱人生,厌恶现代文明的虚假和累赘的高更在《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中呈现阳光、小溪、蔚蓝色的海、热带的大溪地乐园。这里的自由和远处离岛的山,都是高更离开文明社会所要追寻的,在这里,画家不仅向西方现当代艺术家致敬,更多的是否也对这个“文明”的社会开始质疑?忧虑?画面最远处高远隐逸的水墨山水安静而又平和地凝视着面前的纷纷扰扰、复复繁繁,那是中国文人终其一生所依恋的故土,也是画家永远也不忍放弃的浸润于骨子中的传统。

  这幅绘画中的椭圆形构图与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有相似之处,不强调主体,着重表现场面的画面内容,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有意思的是画家于画面中所呈现的物象的由远及近也正是历史脚步的印迹,远处的山水——遥远的古代、左上方伊甸园——近当代、中景长江大桥桥台——近现代、前景——现当代,逝者如斯、长江依旧奔腾不息,而历史,早已过了千年!

  画家于艺术的道路上一直苦苦求索,从“桃花源”式山水到“牡丹亭”式的《暧昧》系列及至今日的《云中行》正是画家一步步超脱传统窠臼,寻求中国画新的发展的过程。最初,作为新古典山水画派代表人物的画家爱的是那一方梦幻天地、山林幽谷,衣冠古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躲入桃源成一统,小小的人物衬托出山之高水之阔,为画面带来生气,给观者带来心灵的抚慰与艺术享受。《暧昧》系列则开始关注当下都市人的心灵,那一份香艳粉红的暧昧感受,悠闲、自我的生活掩不住内心的寂寞,恰如《牡丹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份“懒洋洋”更加接近生活与现实。《云中行》系列对于都市生活的审美体验及情感体验则更加深入,对都市人生存情态更加关注,以看似不辨褒贬的态度来注视其生存状态从山野到都市、从虚空到现实,从而带来心灵的震撼与视觉的惊喜。

  《云中行》这一系列画作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画家对于传统的继承,西方思想的影响以及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这几方面。首先,他保持可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这个传统文化并不局限于历史上的绘画作品或成熟的绘画技法、题材之类物质性的东西,在表现都市题材时,他并没有抛弃“写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是将它与绘画技法形式一起与时代内容巧妙结合,很好的进行了画家之意、笔墨之意和物象之意的结合,从而表达画家个人的认知体会。

  其次,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西方后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影子,画家对于西方艺术的理解比较深入,态度也较前人更加成熟,并不再是生搬硬套的挪用,而是注重个性彰显以及对于形式语言的探索,使它的艺术面貌,语言样式更富有新意,在对人的心理、精神层面,甚至是潜意思的发掘,对现实图景、超现实图景的描绘等方面,西方现代艺术确实对画家有相当的影响。在这里,画家更加关注画面的平面秩序,点与线,黑白灰关系、充满节奏与韵律,从而更加强调水墨的“构成”特征,相对的削弱了人物的“物质”特征,而更在意水墨语言对结构的再构建,体现了较强的现代感,对于画面气氛情境的体现也起到了强化作用。画家曾说过自己钟爱塞尚的绘画,塞尚笔下的苹果与罐子,并不是在此之前这些东西没有结构,而是塞尚在它们那里发现了自己认识到的结构。《云中行》亦是如是。

  然而这一系列作品的成功最终还是源于画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对于城市的迅猛膨胀与发展,艺术家最为敏感,也在作品中做了迅速的反应,故而在描绘这些题材时,可以改变以往的艺术视角,切入当下文化背景,紧随时代步伐。都市发生的一切变化牵动着画家的心,对于画家来说,他更加主动地面对中国当下城市文化——尤其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通过对表象的思索。从中抓住其本质及内涵,进而从中寻找出新的艺术话题、艺术符号和表达方式。

  在当代多元化、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与当代社会的关系、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依旧是当代画家不可避免的问题。《云中行》这一系列作品给了我们答案,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真实的都市,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的品性,又体现了画者自身的视角与思考,实现了水墨语言对当下的切入。面对画作时无论是冷眼的旁观、或是批判的反思。抑或充满爱意的关怀,观者漫步于幻想与现实之间,寻找自己答案的同时也许就找到了自己。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梦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