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11月20日结束
2013-11-21 09:33:17 朱春杭
昨天一早,浙江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就接到一个电话,“展览还能看么?我们从外地赶过来要下午才能到。”昨天是首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最后一天,从下午开始,美术馆就开始撤展。那位热情的观众没有失望,美术馆工作人员特意安排他赶上了展览的“末班车”——在撤展之前的最后时刻请他参观了展览。
“这次的纤维展观众特别多也特别热情,即使是平时的工作日,每天也有上千人。”美术馆工作人员介绍道,“周末的话每天两千多,这样的平均参观人数基本上是美术馆开馆以来的最高数字了。”算起来,自9月21日纤维展开幕以来,浙江美术馆已接待了近8万名观众。
@反馈
看了一次不过瘾,再带着家人一起来看
在最后一天展览中,有几位很特别的观众——纤维展的总策展人施慧、以及联合策展人单增、阿萨杜尔·马克洛夫都在展厅里,除了要协调展览的拆卸之外,他们也趁着最后机会来拍照留念。
“这次展览在各方面反馈都很好,不管是业内艺术家,还是普通观众。”施慧说,“前阵子我在做策展人分享会,有一个观众就说,这是他第三次来看展览了,看了第一次不过瘾,后来就带着自己家人一起看,说越看越有意思。有一个美院的同事也说,这个展览不像大部分的当代艺术一样要‘动脑筋’,看起来一点都不累。”
“纤维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装置和雕塑类的,大家都没有产生距离感,这与纤维材料的本身以及杭州的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说,“杭州是丝绸之乡,展览里有很多和每个人都相关的材料,大家自然都喜欢看,看得懂。”
@延伸
不仅局限于展厅,要和整个城市发生关联
“虽然展览结束了,但是整个展览的延伸还在进一步继续。”施慧说,“这次展览,我们做了很多的艺术教育工作坊以及形式各异的社会推广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展厅当中,还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发生关联。接下来我们要对这部分的工作做好整理,从出版物的方面来做一下梳理,一般的展览出版物更多关注于展览部分,我们想把与城市互动的部分也结合到当中。”
下一届纤维展的工作虽然还未进入议程,不过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施慧透露道:“国外有不少美术馆馆藏着一些和纤维、纺织艺术发展有关的作品和历史文献,纤维艺术和我们的纺织业有着密切的关联。下一次我们看看能不能将纤维艺术和传统技艺联系到一起来做。”
这次的纤维展在艺术家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在垃圾袋上进行刺绣的艺术家王陶然与武文雯,觉得自己这次的作品完成得还不够满意,下次想带更好的作品来参展。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