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向明:让艺术更亲民些

2013-11-25 09:02:00 乐梦融

王向明近影 胡晓芒 摄

网络化的大师7布面油画

  “让艺术更亲民一些。”这本是艺术机构、媒体记者和评论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从一个画家嘴里说出来,有些奇特:中国艺术市场居高不下,“亲民”这件事,知易行难。

  著名油画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书画善会会员王向明就在坚持,他有自己的办法:他探索出的版画微喷复制技术,在画界中的知名度,已经不亚于他创作出的作品了。

  “工作室”别开生面

  王向明设在浦东的布拉万工作室有点别开生面,看不到纸墨层叠,也不见满地横陈的油彩,干净整洁得像一套样板房。

  一台德国原装的Cruse扫描机如桌球台那么大,黑色的底板,画作铺在上面发出轻微的吱吱声。这台大家伙王向明花费了200多万元人民币,是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文物收藏机构首选的复制“利器”。

  王向明向笔者简单演示了用微喷技术制作复制品的大致过程。扫描是第一步环节,然后通过A电脑调色,再通过B电脑拼接合成,就能够打印出肉眼难以分辨的复制品。调色的过程多有反复,尤其是色彩丰富的油画,像此次在刚刚落幕的艺博会上,广受瞩目的陈逸鸣《红尘·梦想》系列版画就是在此制作,试错的纸张数量高达40多张。微喷高仿和印刷高仿不一样,机器保养、纸张颜料的耗材、人力等拉拉杂杂的成本,让一张精致的复制品成本高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视尺寸等因素)。

  布拉万工作室的入幕之宾里,除了陈逸鸣,还有不少上海海派书画界的红人,都曾在这里有限复制了自己的作品。王向明一般会邀请艺术家本人现场监制,复制作品在100张以内,再让画家签名并制作证书,以此保证衍生品的权威性和稀缺性。

  还有不少收藏家,在拍卖场上收集到了书画“珍宝”,也会拿到布拉万工作室保存最精准数据,因为通过机器扫描,精细度高达1600DPI,胜过各类市面上的照相器材。至于油画有墨的厚度,装上3个3D镜头之后,也能从容应对。

  高科技是否令复制品以假乱真?王向明介绍,依照现在的技术,用50倍放大镜,可以看出复制品上的红点。“在亚洲,丝网版画仍然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欧洲微喷技术制作的版画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其还原的精准度更高,色泽更与原画无异。”

  和一些传统的画家不同,王向明热爱尝试新事物,他说自己喜欢大为·霍克尼这个老头的做派,这么大年纪了还在iPad上画画。王向明近日也在iPad上作画,他说作品还不够成熟,等熟练些,再拿出来亮相。

向大师致敬——夏加尔布面油画

向大师致敬——凡高与加歇医生布面油画

  看好版画畅销

  王向明成名很早,198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画展”就获得金奖,自此,王向明的画已经是国际艺术市场比较走俏的艺术品。加上两年的美国游学经历,他说,自己的视野拓宽了不少,对先锋和时尚的触觉,也变得更灵敏了。

  王向明的画作色彩绚丽,充满抒情性,有着强烈的个人艺术风貌,被誉为“画坛的抒情诗人”。他以鸟类为题材的《我的朋友系列》、《21世纪的寓言系列》、《窗外系列》、《流星雨系列》、《中国情系列》等,以及新近创作的《网络化的大师》《向大师致敬》《爱的不同》系列,均脍炙人口,精彩纷呈。

  王向明自己就是一件成功的样本,他有大量的版画作品畅销韩国和欧洲地区。他的画作曾一度在美国4600个旅游景点有售,他的LOVE系列、他爱的鹦鹉等,都印在T恤上,成了旅游点畅销的纪念品。当然,旅游也没有辜负艺术家的创作,分成利润厚待有加,给了创作者继续创作的源源动力。王向明介绍,市场有它的游戏规则,卖得好进得多,滞销货色那就别想再续约,他的合同倒是签了一年又一年。而在韩国以及欧洲,大型企业购买了他的画作版权,翻印成年历、挂历等纪念品,赠送给客户。

  比起一张画只能挂在一处(不管是博物馆还是私人藏家的卧室),王向明更享受这种“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快意。不少画家还要担心,自己的画在某某拍卖势头不佳,身价涨跌,王向明省了这份心。

  王向明很看好这个版画市场,因为有那么多的艺术爱好者,喜欢把心爱的作品挂上墙头。“成熟的市场里,版画价格一般是原作价格1/25至1/20,这是可接受的程度,现在有些版画价格太高了,我想这一定会回归的。”

  艺术生活我的梦想

  王向明新出了一本画册,需要写一个自序,提笔想到的就是两句话:让艺术走向生活,让艺术点亮生活。王向明把艺术普及的工作称作“自己的梦想”。

  在王向明看来,吓退普通艺术爱好者的,正是所谓的艺术评论家,用胡里花哨的语言来说一个无比简单的艺术观点。“为了市场,艺术家和评论家共同创作出来一套上档次的语言,来显示出他们的学术专业性。这种晦涩的评论,是不是艺术家本身认同?也未必。”

  王向明说,当艺术品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大都会很喜爱,但同时会有两个担忧:一来自己看不太懂,二来拥有的成本太高了。在大拍卖行叫卖艺术品的加价幅度,往往就是一个上海白领的年薪,艺术品很贵,受众却越来越小。王向明担心,艺术远离了生活,那么了解艺术、感受艺术、享受艺术的兴趣就渐渐淡化了。

  王向明也不善言辞,可能是甘当“伯乐”的天性,对才华出众的青年后辈,他照顾有加,邀请他们把作品带到工作室,提供设备和人力,供学生们低成本地复制自己的版画作品。“我现在与志同道合者所做的,可能对比生活的大潮,只是小小的浪花,但是我们会努力,让艺术走向生活,让艺术点亮生活,哪怕一点点,我也会很开心。”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