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ndro Erlich来了 装置创意你看懂了没有
2013-11-25 09:05:08 未知
《石库门》是埃利希著名项目“反射的视觉幻象房子”的最新版本
在城市中,公众接触艺术究竟有怎样的可能?11月9日至24日,在上海嘉里中心及其毗邻广场上,装置艺术大师、阿根廷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带着他的两件作品来了,开始了他在第15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上海计划》。作为一个展览项目《上海计划》包括两件作品:《石库门》和《试衣间》,均是埃利希根据上海建筑历史与现场空间的商业属性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
与大多数晦涩或者说“小众”的当代艺术创作让广大观众望而却步不同,埃利希制造的神奇幻境往往令人不假思索地参与其中。有趣的是,与国际装置艺术大师莱安德罗·埃利希的《上海计划》同期,另一档大型艺术创作类的活动却是极尽平民和本土,这即是由普陀区文化局发起的“市民创意大赛”中的装置艺术单元。
一时,装置艺术成为本周热词。
《上海计划》体验奇幻
《石库门》是莱安德罗·埃利希专为上海观众量身定制的一件公共艺术装置作品,是其著名项目“反射的视觉幻象房子”的最新版本。这个大装置将一段等大的石库门建筑外立面墙体平放在地面——墙体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清水砖砌的门框门楣和三角形造型的墙沿等——俨然从一座新式石库门建筑中切割下来的一块墙面;随后,埃利希在这块“躺倒”的墙体上方以45度角倾斜悬挂大幅镜面。奇妙的情境就此发生了:观众只需坐着、站着或躺着,镜中反射所成的景象却有如参与者脱离了重力,在建筑外墙上漂浮、爬行。而另一件作品《试衣间》则是位于购物中心中庭,艺术家构思巧妙地搭建出一座庞大的装置。埃利希再次实现了其多年来对视觉错觉、空间错置的掌控,当观众进入《试衣间》时,发现狭小的空间内三面安装有镜子,但明明已经走入其中,两侧所折射的层层镜面反射中却不见自己身影,层层的迷宫和镜像随即扑面而来;而当观众在镜像尽头找到自己的身影时将恍然大悟,自我迷失的困惑和恐惧随即消散,奇遇的惊艳被留记忆和相机镜头里。
埃利希总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建造一座座开放的空间,必须由观众参与才能算作真正完成。进入埃利希作品,不得不相信,每个人都是富有表演天赋的,正如同安迪·沃霍尔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观众进入《石库门》,如同演员登上舞台,挤弄表情、摆布动作,表演出坠楼前的挣扎、搞怪地腾空一跃,有时甚至有集体出演杜撰出一个个有情节的叙事场景。埃利希1973年出生于阿根廷的一个建筑世家,南美文化中的魔幻与超现实主义结合在埃利希长期以来对建筑空间的认识中,而艺术家的想象力往往通过他的创作传递给了观众。艺术家展现给观众一个不同的现实,挑战观众的常识;观众接过想象力的种子,完美地延续了创作的发生。
装置艺术ABC
莱安德罗·埃利希将“装置艺术”带入公众视野,“装置艺术”这个有些生僻的概念也随之印入脑海,什么是装置艺术?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与绘画、雕塑及摄影等相平行,在艺术的本质上它们并没有决裂的差别。我们可以从现代主义时期的立体派创作中溯源,请留意那些将报纸碎片或是藤条编织物局部等安装在画面上的动作,“现成品”开始成为艺术家的材料。这是一个信号,艺术创造并不一定是艺术家通过画笔或是泥塑刀“从无到有”地塑造出形象,事实上,艺术家可以应用一切材料来创作,重要的是这些材料所能指称的意义。此后,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主义的发展,从达达主义到波普艺术,直至后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装置艺术逐渐成为艺术家在创作和表达中习以为常的媒材手段。而反身观望我们的日常周遭,一个现成品,诸如:一瓶可乐、一包香烟、一辆汽车、一件华服,它们无不牵涉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习俗,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是事物的秩序或是究竟的规则,这些正是“现成品”的吸引力所在,也恰恰是这些成为了艺术家手头的“素材”。
正如埃利希的《上海计划》中选择了现成石库门样式的一段墙面及一块大幅镜面组合成为装置作品,从物质的角度看,艺术家完成的是一次挪用和再现,并无形式的创造,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场精彩的艺术创作。埃利希选择的石库门,即是选择了海派中西合璧的文化典型;而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近些年大部分的石库门被拆迁,大多石库门已经成为感情象征,城市化扩张的遗留问题令人反思。于是一次在象征城市记忆物的建筑体上的游走、飞跃的充满梦幻经历的体验显得弥足珍贵。
本土装置艺术在西部
11月15日至30日,由普陀区文化局发起的“市民创意大赛”征集入选的作品在月星环球港4楼的艺术中心展出。西部M50作为承办方推荐了4位参展艺术家在装置艺术单元的展示中获得突出效果。
而关于上海本土装置艺术的体验,不得不提的便是作为上海当代艺术的重要地标的西部M50桃浦创意园区。早在2010年,西部M50盛大开放。一桩鲜红色、锯齿形的包豪斯风格工厂建筑作为西部M50的形象代表,令人印象深刻。
走进西部M50园区,即可看到建筑物上固定的著名艺术家丁乙的灯光装置作品《闪烁(十示灯光)》。“十”字是丁乙的符号,艺术家在探索抽象美学的过程中,建构了一个谨慎严密的简明系统。他重复不断创造“十”字图形的行为,到目前为止已持续了二十多年。而这件灯光作品中,“十”跳出了画面布局,在建筑物外墙上冷静地扩张。灯光被设计成以“十”字中心为原点,向四周扩散亮起、闪烁。变化过程中,隐藏着一种力量堆积而推进的成长扩张。继续进入西部M50园区,曾在2008上海双年展中展出的章清作品《通天塔》和曾在2012年上海双年展作为胡介鸣《黑匣子》项目的大型装置均陈列在户外。步入香格纳桃浦展库,则更是应接不暇。从石青《工厂》、杨福东《青麒麟》到申凡《山水——纪念黄宾虹》无不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品。
在信息发达的当代社会,我们常通过网站浏览这个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艺术的创造。但不得不保持警惕的是,我们看到一件装置作品的图片,并不是看到这件作品本身,欣赏装置艺术的重点便是在于“进入”。作品是会言说的,但由于进入者的状态不同,每一个人收到的言说的信息都不尽相同,并且获得的体验是集合了视觉、听觉和多种感知于一体的复杂经验。与其观看,不如行动。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