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策展人应该像产品经理
2013-11-25 09:37:54 陈晓峰
艺术策展人是时候革自己命的时候了,如果还只局限于美术馆、画廊和艺术机构做高消耗的毒性展览,简直就是可耻的传统行业做法,而不具备互联网思维,那么也远离当下策展人不断拓宽边界可能性的方向。比如现在出现越来越混合的策展人,腔调、口味和玩法都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策展人。最近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明星李亚鹏因为投资丽江并且要全国连琐的文化艺术旅游商业地产——雪山艺术小镇,在别人眼里他从影视明星摇身变为地产投资人,但在我看来他是跨界过来具有产品经理人思维的艺术策划人。从去年开始他进行策划了四届“COART艺术现场”,然后顺道横道过来,进行资源大整合,实现艺术地产项目惊人逆袭。在我看来,“雪山艺术小镇”堪称本年度艺术跨界的逆袭佳作。据称该项目占地408亩,具体规划为艺术中心、艺术影院、院落、酒店式公寓以及艺术家工作室等产品业态,实际上给艺术家提供了另一种可发挥的空间。至少假设了一种可以将艺术想象和实体商业互为融合的艺术生态圈构造,摆脱了传统的文化商业地产纯属忽悠的借壳。
李亚鹏可以借助一个艺术现场然后落地一种艺术嫁接商业的生态模式,而国内的艺术专业策展人如何在文化创意新的机会中寻找到艺术与其他领域结合的机会点,这应该是未来策展人主要思考的方向和路径。传统的美术馆、画廊和艺术机构运营模式实际上已经到了破产的地步了,需要策展人率先进行颠覆性的思维改造和行动,把实体的机构边界打开,运用互联网的观点扩大化接触到更多的“燃点”。换句话说,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让艺术机构承载的“艺术信息”能够被更多跨界的群体所接受到,实现它的价值,而不是接受点只放在传统的收藏系统和一些新兴私人手中。
比如策展人应该成为好的产品经理人,把一个展览的整个过程和方式项目化,最后整合成一个最有爆点的好产品,然后让这个好产品具备可以营销的点,然后通过有效的营销,和新媒体的整合传播,找到它的接受群体。现在传统思维下的策展人仍然只是局限于艺术行业里孤芳自赏,这样的展览真的没必要再做,越策划越让艺术界整体陷入一个生态恐慌状态。策展人应该首先自悟自觉起来,进行跨界的资源整合和链接,才能给艺术界导入新的观念,才能带领艺术家和作品走出新的意义和信息覆盖面出来。
需要辨清方向的是,美术馆、画廊和艺术机构只是策展人发扬传统展览机制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将艺术机构的实体性进行互联网思维改造,让更多的空间能够成为链接艺术家和作品的场地,尤其是让更多跨界的人和资源进行整合和发酵,让一场原本实体性和高消耗的展览轻盈起来,有效运营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策划一个展览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否则陷入一种传统的展览危机和信用体系的最后破产。
好的策展人必须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观念,通过展览的思维和新行为,改变传统做展览的方式,让一个展览激活一种相关的艺术生态圈,这才是好的策展人行为。每个展览就像生产一个产品:首先如何是一个好产品,其次它的收藏客户群体在哪里,第三它的运营模式在哪里,第四影响力在哪里等等,如果按产品经理的思维,那么展览的有效性就会被提高。没有意义的展览就像生产恶劣的产品一样,不但没有消费群体,更多的是一种视觉污染和造成生态管道堵塞。每年无数个展览、艺术节、双年展和艺术现场在上演,可是艺术界并没有给整个社会层面提供更好的“好产品”思维和观念,让接受艺术观念和艺术消费观念成为社会群体的某种常态,那么艺术的影响力自然会削弱。
艺术界价值观混乱的现状就是讨论策展生态的时候了。艺术界能否弹出新的界面,我想策展人首先需要导入互联网思维,这可能是重新审视和改造艺术生态存在的一种机会和空间。因此,与其说装神弄鬼的做艺术策展人,不然回到好的产品经理人的观念调整当中来,可能更能接近艺术界所需要的现实生态调整之临界点。
好的策展人要自毁三观,做一个真正的好的产品经理,不断寻找艺术的边界效应,寻找到新一轮助理艺术流通的新关系和模式,让艺术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在更多空间和土壤里,改变现有艺术界运行的思维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雅昌艺术网独家专栏,未经雅昌艺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雅昌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