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苑柳:从风景摄影到景观摄影

2013-11-25 09:52:01 苑柳

  前言(10%)——概念的提出,解释风光摄影、风景摄影、景观摄影,以及解释论文题目,略述论文的逻辑及几大部分

  第一章:风景摄影外延扩大化的具体现象和艺术手法(40%)

  一、 “风光摄影” 怎么了?

  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革命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摄影团体的准入及商业比赛的导向,风光摄影的繁荣到影像的泛滥,再加上其艺术手法表现上的局限性——内容相同、观念相同、语言相同,使其走到“穷途末路”。对于从事“风景”拍摄这样一个庞大的摄影群里来说,“风景”到底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因应社会和时空的变化留下有价值的“风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多元的摄影语言与美学展示,在传统的风景摄影之外,寻找更多风景摄影的可能性,以期提供更多可供讨论的样本。

  二、什么是“景观摄影”及其与“风景摄影”的关系

  风景摄影进入当代摄影的语境,这一概念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不仅涵盖了风光摄影,它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外延扩大出了很多“新风景”。这一外延扩大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最近比较热门的景观摄影的出现(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景观摄影作品都属于当代风景摄影的范畴,但绝大部分的景观摄影都可以归纳到当代风景摄影的范畴中来理解)。

  “景观摄影”作为近年来出现在中国当代摄影中的一种转型现象,秉承了从德国“新客观主义”到“杜塞尔多夫学派”一直延续的一种建立在冷静、理性、客观的观看方式主导下,以“人造景观”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转型。因此,“景观摄影”并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摄影门类,而是应该作为一种摄影现象来理解,而这种介于传统纪实与当代艺术观念之间的摄影表达已逐渐成为中国当代摄影实验的新热点。

  三、传统风景摄影之外的新风景

  1、造景手法:中国传统视觉再现的文化和审美心理的转变

  从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到姚璐的《中国景观》:当代风景摄影在构图、场景、内容和精神上对传统绘画精神的传承和外延。

  洪磊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反省和批判——颠覆传统审美趣味的风景,即当代风景摄影对中国绘画审美的外延。

  2、纪实手法:以客观的态度“还原”生存环境的“真实面目”

  遭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观——卢光《被污染的风景》、许宝宽《新风景》、王久良《垃圾围城》

  从自然走向社会的风景——空间权力化的景观:邵逸农、慕辰《大礼堂》,渠岩《权利空间》,王国锋《理想》;现实荒诞化的景观:曾翰《超真实中国》,倪卫华《风景墙》,朱峰《上海零度》、郑知渊《上海面目》; 欲望视觉化的景观:李前进《桑拿浴》

  3、“私人”的风景:把个人强烈的态度和立场注入到观看中的思考式的摄影

  “流浪”的风景——骆丹《318国道》、张晓《海岸线》、游莉《寂静的纬度》、张克纯《黄河》; 内心的风景——塔可《诗山河考》,卢彦鹏《山-雾》

  4、有关风景摄影里的“人”的思考

  风景、摄影、人这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人”在风景摄影里的出现,是对人的强调还是弱化,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

  第二章:中国风景摄影外延及扩大化的原因(30%)

  一、“百年不变”的中国风光摄影的时代局限性

  唯美的“风光片”过多的作为“愉悦视网膜”的底层审美的摄影实践,在当代摄影的语境下不具有“先锋性”和“批判性”,不能更多的关注和批判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二、经济发展带动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及土地的破坏和入侵,导致了人们的忧虑以及对于工业化的反思

  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所经历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变,其人为改变的社会景观层出不穷,纷繁复杂。加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导致我们的生存环境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而这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促使人们不得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与所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受西方当代风景摄影的影响

  1966年美国乔治伊斯曼摄影之家由内森•莱昂斯(Nathan Lyons)策划的题为“当代摄影家:向着社会的风景”重要展览,这个展览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 “社会风景”(social landscape)这个新概念,扩展了“风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影展使人们认识到个体、人群、高楼、街景等等都可以算作“广义的风景”即社会景观。

  真正改变传统风景摄影走向是由莱昂斯的学生威廉•詹金斯(William Jenkins)在1975年推出的“新地形: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展览。参展摄影家力图以冷静的、客观的态度,面对被人类入侵和破坏的风景,拍摄了大片住宅、工厂、西部开发土地和城市街道,看似不带个人评论地记录着被掠夺的景观,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景样式。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196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中的“spectacle”概念。德波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曾经需要直接经历的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他将“景观”这个词界定为“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2006年蔡萌最早借用这一概念并策划了一系列的景观摄影专题展。

  第三章:中国风景摄影外延扩大化的影响(20%)

  一、 以风景摄影的外延扩大来反观我们生存的环境

  分析风景摄影这一类型在中国的演变,同时也可以反观我们整个摄影界的发展现状,甚至是我们人类的生存状况。没有哪门艺术会比摄影更直观、更真实的影射我们的社会现实问题。

  二、 逐步瓦解风景摄影与其它摄影门类之间的边界

  当摄影走向当代,它的多元性、包容性、批判性等已经让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当代性”之间的外延和起源差别让我们在面对一个摄影门类的概念时,不得不外延和扩充着对它的理解和界定。

  三、现在呈现出的一些问题:“景观热”催生出新一轮的摄影大军和过于形式化的景观

  近几年中国摄影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有关景观摄影的展览直接把“景观摄影”推向当代摄影的主流,它直接影响着摄影人的创作。此外,展览的宣传作用也让更多的人去学习或效仿。一时间,摄影圈里便出现了“景观热”,于是我们在之后的平遥国际摄影展或是各种摄影双年展上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景观摄影的作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而“景观热”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问题,例如越来越多的过于形式化的景观作品,并没有体现出创作者过多的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只是徒有表面的模仿。“景观摄影”一旦泛滥,风景摄影在当代语境中必将会再次陷入困境,寻找新的突破和出路。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