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家】陈昕:收藏缘起
2013-11-26 16:54:57 裴刚
陈昕说自己收藏是从小受家里影响,在看画之外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在2006年的八月他“误打误撞”的由建筑师转行做了桥舍画廊的主人。
学建筑出身的陈昕,童年好习国画。70年代时家里友人赠萧龙士82岁水墨花鸟条屏一对,这段旧事却为现在的生活埋下伏笔。陈昕说:“小时候也学画,我记得那个时候小学正学国画,然后我妈妈的一个同学来画家给他们画,一看我喜欢画,就送我了,当时我也不知道是谁,就觉得画的挺好的,有点儿类似齐白石的大写意,后来这也就一直留着,觉得挺好,还临摹。大学之后又拿出来看看是谁呢?写的是‘龙士’,后来我查实原名箫龙士,师从齐白石,跟李苦禅情同手足,画风比较接近,他当时82岁,画还一直留着。我的收藏渊源是从那会儿开始的,就是喜欢。”
陈昕出生在北京,流连在琉璃厂荣宝斋,深受星星美展、89新潮美术大展的影响,之后自己去西方旅行看美术馆,一路走来。直接接触当代艺术的契机是1998年学校是陈昕的母校建筑系的门前需要一件雕塑,而陈昕的工作往来中接触都很多艺术家,朋友认为在建筑系门前的雕塑,是艺术与建筑的对话,不能随便。他的同学推荐了傅中望,恰好在北京太庙举办《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美术家作品展》有傅中望的作品参展。陈昕说:“现在想想当代艺术很多当时比较前卫的一些人一些画家那次展览都参加了,我就去看了他的作品,傅中望的作品是榫卯结构的观念。榫卯这个概念其实正好是从建筑来的,中国古典建筑或者家具都是靠榫卯结构来连接,不用一根钉子。榫卯结构是建筑的节点或者是构造,他的雕塑把这个构造放大了,做成雕塑。榫卯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阴阳关系’的认识。从而延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形成当代艺术中的观念,这成了他的代表符号。作品跟建筑有天然的联系,但却跟传统的雕塑不太一样,视觉冲击力强。那次看展览的经验挺开阔眼界的,感觉傅中望作品在建筑系馆门前是合适的。建筑的特点就是抽象的,特别是现代建筑,建筑师对抽象作品是容易接受的。
我就开始和系里沟通,请傅中望做这件雕塑,我说不要干涉雕塑家怎么做雕塑,不要去限制。后来这件作品是我捐给系里了,这样就跟傅中望定了这个事。过了一两个月设计稿就出来了。当时傅中望拿了几个方案,我说你觉得哪个好?你最想做的是哪个?就用那个。这件作品是傅中望榫卯结构作品中《异质同构》系列的一件,他做的雕塑是一块麻石,一块青石,青石是卯,麻石是榫的结合。麻石上又有钢铁结构的图案,又跟麻石是榫卯相接,非常震撼的雕塑,在校园里是独树一帜的。”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