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文脉创化”探讨水墨的新篇章

2013-11-26 23:15:51 刘梦盈(实习生)

  

  沙龙现场

  

  艺术家合影

  

  洪耀现场作画

  武汉美术馆继2011年、2012年推出了“水墨文章”系列展览的第一回“写意精神”及第二回“笔法维度”后,在 2013年11月26日又从新的视角出发,进一步继续发掘水墨艺术在当下的意义,探讨水墨的新篇章。

  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文脉创化”,旨在推举对传统水墨画文脉具有创造性转换的现、当代水墨艺术家,为建构具有中国气派、文化个性的“中国版本”现、当代水墨艺术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次展览选取了十位在现代水墨中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参加,分别是洪耀、樊洲、仇德树、朱建忠、王彦萍、徐勇民、南溪、张浩、张正民、张诠,并邀请了该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一起共同讨论中国水墨在当下表现的种种问题,引发关于中国水墨画走向的更为深入的学术思考。

  相比以往的两届这次的“水墨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在沙龙上批评家、艺术家和观众进行了一场轻松的交流和对话。策展人陈孝信首先介绍到这届的展览以全新的视角来诠释水墨艺术,不仅仅关注传统的水墨形式,更加想让观众能够看到水墨在当今的发展态势。“近百年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和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自隋唐以来,水墨画就逐渐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样式,一千多年以来,可谓大家辈出,硕果累累。传统的水墨文化既为当代水墨的发展提供了一块营养肥沃的土地,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方法和精神能源。”而此次的“水墨文章”秉承着两个宗旨,第一是推举现当代有创新成果的水墨艺术家,第二便是再次建构具有“中国气派”和“文化个性”的当代水墨的新格局,同时努力把这个新格局推广给全社会甚至全世界。

  

  洪耀《在折叠的宣纸上弹线》

  这次参展的10位艺术家在传统材料的使用和水墨精神的发展上向不同维度延展。作为此次参展年龄最长的艺术家洪耀在现场创作了“弹线”作品,在红色的木架下方系上一根很粗的麻绳,在麻绳上好墨后在下方的宣纸上便弹出了抽象的“弹线”作品。他在自述中谈到他创作的源泉来自于儿时的弹棉花机,它弹出了单调重复而又雄壮整齐的旋律,连接着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洪耀的弹线系列不仅仅是对于当代水墨的一种新尝试,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装置艺术,这种媒材的相互结合与运用推动了当代水墨的新探索。

  

  张诠《为人民服务》

  张诠的作品中更呈现出国际化的创作思维,他的作品呈现的都是模糊的灰色色调,走近看时才会发现整个画面都是由“一”这个传统的中国字符来组成的,张诠向我们介绍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有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个“一”划的不断重复叠加。如何与当代社会发生联系是张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艺术不进入当代无异于停滞不前”,他认为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追求时代精神是不可推卸的使命。批评家鲁虹在研讨会上谈到张诠的水墨里运用了影像的元素,但并不是简单的把影像融入水墨中,而是借助水墨进行语言的转换。

  

  王彦萍《屏风系列——聚2012(四)》

  而作为此次参展艺术家中唯一的女性代表王彦萍选择带来了她的屏风作品,在她看来屏风是一种很神秘的物件,它象征了中国人含蓄的心理。“当我还在学院画模特的时候,模特会在屏风后面脱掉衣服走出来,我感觉到屏风里面什么神秘的东西,模特出来以后就变成了裸体。”后来屏风便逐渐走入了王彦萍的视角,在1999年屏风作为一个独立的题材出现在了她的画面上,而这次的参展作品来自王彦萍的近期作品 “聚”,屏风的背景前描绘的是人们在酒桌上的人情世故。虽然现在屏风已经不再流行,但是人们心里的屏风的意识却仍然存在,无论是高低贵贱、年轻老少都有隐藏和防护的心理,王彦萍便在她的画面里讲述着这屏风后深藏的故事。

  就如陈孝信在展览前言中写的一样,“这10位艺术家之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同之处,即是在摆脱了束缚已久的庸俗社会学的羁绊之后,走上了自由独立表达的康庄大道。”这10位艺术家的作品向我们展现了水墨的新格局,为当代水墨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了不少批判的视角与新的理念,让我们期待明年的“水墨文章”继续拉开新的帷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梦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