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3秋拍预览】中拍国际拍卖之清道光釉里红“渔樵耕读”纹方瓶

2013-11-27 11:19:59 未知

清道光 釉里红“渔樵耕读”纹方瓶

  清道光 釉里红“渔樵耕读”纹方瓶 高30.8 cm

  款识:“道光年制”青花篆书款

清道光通景

  通景图

  釉里红始创自元代,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因铜红料在高温下十分活跃,故烧成难度很大,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中,呈色纯正明亮的釉里红瓷器,一向被视为难得的珍品,是制作量仅次于青花、位居第二的釉下彩官窑品种。

  我国瓷器上的釉下红彩工艺在唐代的长沙窑瓷器就已出现,元明二朝釉里红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工艺上的较难控制,当时釉里红产量不高,发色也不是很稳定,不时出现红烧成黑或灰的现象,是故又称为釉里黑或釉里灰。清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明中期以后技术几乎失传的釉里红工艺在康熙朝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事实上康熙时期这一传统品种被赋予极高的重视,使之最终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的卓越成就。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云:“这时的釉里红色调大多 浓艳鲜亮,并且与青花器一样纹饰清晰,浓淡相间。”而乾隆时期釉里红品种的主要特点是:“色调鲜丽,纹饰清晰,并有深浅不一的多层次色阶,图案已趋规矩 化。常见器型品种有团螭、团夔、凤牡丹纹方瓶、折枝花果或竹石芭蕉玉壶春……嘉庆道光二朝及其后釉里红发色不及乾隆朝鲜艳,釉里红亦常与青花一并构成青花加紫出现于同一器型之上。“

  中拍国际2013年秋拍拍品清道光釉里红“渔樵耕读”纹方瓶,形制珍罕而富具时代特色,为道光咸丰二朝独有的造型。此式造型为道光一朝窑业为之极少的创新,最早出现于道光十四年,该年五月端阳节御贡瓷器表中所记“粉定螭耳扁方瓶”。该四方扁壶的发明者为道光朝第七任督陶官德顺,道光十二年八月至道光十九年八月在任,为道光朝任职时间最长的督陶官,与同时期的其它督陶官相比,德顺属于熟知窑务、贡献颇多者,不少慎德堂款瓷器皆出其手。而本品正是沿袭德顺的开创稍加化裁而成。

  此方瓶外壁以釉里红装饰,通景绘渔樵耕读山水图,笔触硬朗洒脱,通景山水,意蕴悠长,釉里红发色鲜艳,其画风写实细致,人物须眉毫发毕露,神情生动自然,宛然若真。纵观全图,放笔纵墨,轻盈飘逸,佳境之美得妙趣于天然。妍丽清雅的釉里红,莹润皙白的胎釉,相益彰显,凸现出道光御瓷的非凡丽质,视之毫无俗艳之感,艺术品味之高不在乾隆御瓷隽品之下,当属道光官窑之翘楚。

  道光御瓷釉里红器皿极为少见,检阅档案仅有零星记载,例如道光十六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九江关监督德顺上贡“年节御贡瓷器表”中的“釉里红龙罗汉尊”、“釉里红龙茶盖碗二十副”。传世之中除了常见釉里红团凤纹碗以外,目前所知其它器皿不足二十例。而流通于市的釉里红瓶尊类的琢器,加本品目前仅见三例,分别是中国嘉德2008年4月27日拍卖的 “渔樵耕读”图方瓶,成交价3,316,000元,和北京诚轩2011年5月22日拍卖的六龙戏珠纹折肩瓶,成交价1,955,000元。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