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吴泰自序

2013-12-03 16:33:37 吴泰

  余从艺已历四十寒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也只不过是耐得住寂寞而已。一九七零年,母亲去世,家父为排遣悲伤,广与同道如容庚教授、陈寂教授、谢稚柳老师诸师友通信及往还,甚为密切,同时在家课徒,那时节,家里像另辟了一个世界,少了外在的干扰,多了几分艺术的熏陶;由此萌生学习书法的念头,时只八岁,虽属涂鸦,然亦一本正经的临习“瘦金体”来了。所谓:“入乎耳,著乎心。”①“目濡耳染,不学而能”。②

  十五岁始,发奋学画;临摹宋人团扇而伏案终日,乐此不疲。二十岁临《清明上河图》,二十二岁临《韩熙载夜宴图》。。。。。。十五至二十五岁期间,几乎把大部分历代名迹都临摹一过;一个大好青年,就这样埋头于此类作业,把少年玩乐的时间给抹掉了,换来的是长辈们的赞叹和一身病痛。

  既然在这古代书画里讨生活,少不免有种不合时宜的感觉,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多少有点拿不定主意,是跟着主流抛弃传统,创新求变,还是原地踏步呢?这问题近现代画家都经受过不同程度的冲击与考验。三十岁左右已很少临画;写生、游历、学画论,总想摸索出一条新路来,尝试用新材料、新技法来变换规则,始终难于洗涤窠臼。

  中国画为何多数画家都是大器晚成?究其原因,他并非单纯是一种老人的游戏,而是掺杂了许多哲学的元素在里面,没有一定的人生历练,是难以悟道的。人总要经历一定的学习过程,才能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孔子所谓:“四十而不惑”,是对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的不惑,这年龄段才开始真正的“开窍”,一旦思想上“开窍”,再结合少时所学到的前人技法,必然会出现一个艺术上的飞跃,所谓思想指导一切,单单只掌握了技法,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看来是行不通的。

  石涛画法多变,绘画题材广泛,笔法变化多端,然而他也搬出了孔夫子:“吾道一以贯之”的说法,强调自己的书画艺术并非散乱无章,还是有一个中心思想的;在传承前人技法、领悟自然真趣方面,求变不求怪。传统文化后世要继承的只在乎理念层次,其它的制度与器物则不能不变,故“汲古”需要有选择的去学,不能盲目,否则就食古而不能化了。朱熹有诗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也就是说,古今学者在理念层次仍有相通之处,继往开来是文化的发展的必由之路。砍断传承无异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011/3/25

 

  注:

  ①:语出《荀子*劝学》。

  ②:唐*韩愈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赵芝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