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迟子建手稿未经授权遭拍卖 5页手稿拍出1200元

2013-12-05 09:34:55 未知

  作家迟子建12月2日在微博上透露,自己一份1995年的5页手稿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被拍卖,“当时稿子是应《中国文学》之约写的,拍卖的是稿签连同5页手写稿。如果杂志社都这么干,像我和王安忆这样用电脑较晚,大部分以手写稿为主的作家,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从《上海文学》、《收获》杂志社获知,他们处理作家手稿都以退还给作家本人为主,但也有遗失可能。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看来,像迟子建这样当代作家的手稿,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据迟子建对记者介绍,这5页手稿当时是应《中国文学》出版她作品英法文特辑需要所作,后来这个杂志社消失了。“我在微博上说这件事情,只是想引起大家对当代作家手稿的注意,而不是要打官司。只是想提醒杂志社和出版社,在保护作家手稿方面,能保持相互之间的一种信任关系。”迟子建对记者说,“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作家手稿流到了市场上,但如果进行买卖和拍卖,至少要征得作者的同意。”

  迟子建的这份5页手稿在孔夫子网上已经拍卖结束,12月1日最后的拍卖价是1200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同时也是一位现代作家手稿研究者,在他看来,像迟子建这样在当代文学史上受到关注的作家,其手稿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其研究价值。“作家手稿上的作品,跟杂志上的发表版和出版社的单行本,肯定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如果进行对比,对文学研究者来说,可能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在研究上有一定的张力。”他特别提到上个月上海图书馆收藏欧阳江河、西川、翟永明和王寅等4位诗人的手稿一事,“这就是很好的举措,能让现代文学研究者接触到这些手稿。”

  自1990年中后期以来,作家开始以打印稿和电子稿的形式向杂志社和出版社交稿,作家手稿越来越稀少,坚持手写的作家只有寥寥几位。但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前,作家都会亲自誊写作品给杂志社和出版社,所谓作家手稿也都集中在这一时期。

  《上海文学》常务副主编、作家金宇澄对记者表示,作家手稿经过编辑之手后,通常都会在杂志社存档,然后再找机会交还给作者。“在保存作家手稿过程中,当然也可能存在丢失的情况。”

  《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也对记者表示,他们杂志社对作家手稿的处理也是以退还给作家为主。据他介绍,像贾平凹这样的作家依然保持着手写的习惯,他们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价格颇高,但他们在投稿的时候通常会寄给杂志社复印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