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上渔隐图卷》周臣“代笔”?唐寅真迹!
2013-12-05 19:26:48 未知
单国强:吴门画派之唐寅
主讲嘉宾:单国强
《溪上渔隐图卷》
这件东西《溪上渔隐图卷》,这件作品很长,图说溪上有渔夫在隐居。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在后边写了“代笔”两个字。这是在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时候,请一批专家来鉴定故宫的藏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周臣的代笔,就是他老师代笔,后来就成定论了。当然后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江兆申研究唐伯虎的时候把这件东西拿出来研究了,他认为这件是唐伯虎的真迹,不是代笔。我也比较同意他的看法。
因为一般的说代笔都是学生或者是儿子、下一辈的人代笔,而老师给学生代笔的,很少,几乎没有。再从具体的画法来看,这个画法还是带有唐伯虎的特点的,它的特点在哪儿呢?
局部
江兆申先生是很细致地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比如这一段有人认为周臣的作品构图是比较饱满的,几乎是满满当当的,现在来看这张画上有些局部也很满,你看这一段(如上图),前面的山那么大,后边都顶上去了。也是满满当当的,包括这些房子也是通到头了。唐伯虎画东西是虚实相生的,有实的也有虚的,不是那么满的。
局部
第二这件东西的用笔也比较硬,我们看他的轮廓线这种转折比较方硬(如上图),柔和的笔不是很多,这也是周臣的。
第三就是皴法,唐伯虎的皴法是比较多的,学过文人画,学过南宋的,还学过郭熙北宋的;可这张画里边全是南宋的,全是斧劈皴,这是周臣的(周臣就学南宋的)。但是江兆申先生他现在分析是说:一个你看这部分是满的,你再看其他部分,这不是空的嘛,这不是也很虚嘛,就是他最满的这部分,前景跟中景当中是有河流的,有瀑布的,他还是有虚的地方;山石你说是比较硬,他也有软的地方,他有一些山石的轮廓线还是中锋比较多,侧锋比较少,有很圆转的用笔,是刚柔相济的,这是唐伯虎的。
第四是皴笔,没有别的皴,全部都是斧劈皴;但是我们来看,他的这个斧劈皴,和周臣的不一样。他的斧劈皴,皴了以后到最后有一些是白的变成了斧劈皴,皴的太多了,所以出来白的像斧劈的形态,这个叫什么?叫淡斧劈皴。这个皴法是唐伯虎创作的,唐伯虎的其他画里也有这种皴法。
所以这几点下来以后江兆申先生认为这件东西还是唐伯虎的真迹。把一件“代笔画”又重新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我觉得这个功劳不小。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但是唐伯虎的东西不太“好看”,有一些摹本画得好的、技巧高的真分不出来,比如这件《韩熙载夜宴图》,好像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都认为这件东西是真的,我看过,我觉得画的也不错,但是我是有点儿怀疑的。因为它这个颜色太鲜艳了,有点儿跳,不像唐伯虎的色彩比较和谐,比较协调,你看红红绿绿地跳,特别是中间的这段题,我觉得这个字像唐伯虎,但水平不够。因为这张画的最后也有一段唐伯虎的题跋,那个字写得好,那两个字一笔后面这个字写得好,但是后面那个字是写在另外一张卷首上,这个是整个的一张卷,材质一样,最后一个是另外的材质,所以我怀疑这件东西原来唐伯虎有一个本子,那段题跋是真的,后来把它换掉了,搞了一个很好的摹本。这也是一种猜测,就是从画风来看,从书法来看,你觉得是这样,但你真正要把一件东西肯定还是否定,你要找出更多的证据来,现在我没有仔细地来研究,只是觉得这件东西有问题。
所以现在像这样一些大家的东西有很多是存疑的,你也不敢说真,也不敢说假,有待以后再来研究。现在拍卖会上,在社会上会出现很多这样的东西;在没有充分的证据以前,我们不要给它定下来,如果大部分都觉得可以,水平也很高,宁可先把它当作真的来看,不要轻易把它给否定了。现在拍卖会上有很多东西拍了很高的价格,我觉得有一些东西还是可以的,有的人提出来不同的看法,找很多毛病,特别是元以前的东西,你挑毛病了以后谁也回答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了,谁知道你这个问题怎么来解释呢?找不到更多的依据,但是你找出问题不等于你认为这件东西就是假的,所以咱们要慎重一点,特别是一些大家的东西;当然了你存疑的东西你可以不买,也不要贸然地买下来,万一要是错了的话就不好了。
唐伯虎的这个我就简单介绍到这儿。不知道我的内容是不是跟你们所需要的合拍,根据我自己的思路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