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青花 人物故事纹更受青睐
2013-12-05 20:56:01 未知
洪武青花瓷器
瓷器,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以其广博精深的内涵,华美绚丽的外表,历来是中外艺术品拍卖市场关注的焦点。从199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跨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开始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这个年轻的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并被国际大家庭所接受乃至重视,则是跨进21世纪的事情了。较之书画古玉青铜市场的“井喷”景象,内地的瓷器市场“处变不惊”,始终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据调查,我国目前有近1亿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其中以“捧瓷大军”最多。如何才能买得好、卖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密切关注瓷器市场,以期取得最新的投资信息。
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最能左右市场的就是宋、元、明、清的官窑瓷器。这时期的官窑瓷器皆为皇室及百官所使用,无论造型、纹饰、色彩、质量都堪称登峰造极。由于宋代瓷器流传较少,且大多数在博物馆内,而元代的瓷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其精品也很少露面,因此拍卖会上主要露面的就是明以及清三代的官窑瓷器。在今年春拍中,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8323.12万元的价格,创下明朝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宋、元的基础上,明代瓷器的烧造技术全面发展,成就显著,以景德镇最为突出,瓷器生产以青花为主,其他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初青花瓷一改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更趋向于清淡。永乐至宣德时选用进口古波斯“苏麻离青”钴料烧制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色浓艳,纹饰优美。成化至弘治、正德时选用国产的平等青料,青花胎薄釉白,画面生动,青色淡雅,温润宜人。嘉靖至万历的青花蓝中泛紫色,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器型多为大件。万历后期至明末的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洪武官窑青花花纹的构图特点和民窑花纹不一样,官窑青花花纹构图满,层次多,密集排列,这方面和元青花风格一致。
如此件藏品,器形典雅,画工精美,瓶纹饰层次分明,疏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外壁通体青花装饰,罐盖自上而下绘回纹、蕉叶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上下分别以下垂如意云头纹和莲瓣纹做边饰,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底足外撇,显得敦厚稳重。象征着皇权,彰显霸气。线条方面更见圆润柔美,纹饰布局自上而下分列五层,而且每层彼此分隔明显,益见清疏之气,尤其体现在上下两层八吉祥纹饰的构图上,八吉祥纹形态已经没有元代大,在莲瓣内已经缩小,留白空间增大,予人倍觉疏朗,符合文人画提倡的留白天地宽的法则。
但是繁密之感依然可以在腹部主题纹饰缠枝莲纹与胫部缠枝灵芝纹之中得以再现,只是纹饰的绘画风格已经不同于前朝,莲花的叶子不及元代的饱满,莲花纹呈螺丝状,而非元代的葫芦状。莲瓣纹摆脱每瓣分开,各自独立的画法,取而代之则是莲瓣相连,且双色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让莲花的饱满之状更具立体效果。底部涩胎,见粗犷的镟修痕,与元代风格相类,时代特征鲜明。
迄今为止,这是唯一的完整器,具典型苏勃泥青料特征。所绘纹饰构图舒朗有致,笔绘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明代特征明显。非常珍稀难得,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据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专家介绍,洪武青花瓷的胎体比较厚重,但比元代同类产品薄,呈现土黄色或者灰白色,手感均比较平滑。因为瓷土淘洗的粗细不同,胎质也有粗有细。官窑器因为工艺精细,一般瓷化程度较高,因而胎体致密细白。民窑器则大多数胎体略含杂质,氧化铁黑黄色疵点,偶有小片的窑渣粘附,呈浅灰白色。釉层肥厚光润,白中泛青,晚期釉色趋淡,有极淡的卵白色。
有些民窑器因为胎体稍粗而呈青灰或灰白色。釉质玻化程度较高,釉面极少有开片现象,釉面细腻、洁净。玉壶春瓶、执壶和大碗的底足多刷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色或青色。其他器物多是砂底,刷上洪武特有的赭红色浆,可见刷浆痕迹,露胎处均可见星点状或大片的火石红。盘、碗等圈足挖足较浅,足壁较厚,足跟平切,部分底足中心仍有鸡心点,有些里心仍有用砂圈叠烧法留下的涩圈,呈浅红色(俗称窑红)。这时也有各种形式种类繁多的圈足,常见的有圆涡形厚底足、高足、内壁斜削外倾斜式圈足等。
此外,民窑青花碗,底面无釉,圈足深高,有的挖足过肩,残留刮削痕及同心圆跳刀痕。其立体感之强,画法之精细,分色层次之鲜明,浓淡之适宜,画面意境之美,疏朗清闲之感觉,将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寄情山川自然的思想情怀,与古人们热情奔放的情感生活、文化气味巧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并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可以尽不夸张地说,在精品辈出的眀瓷器中,洪武青花人物故事纹瓷器当属佼佼者。当然造就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成果的原因,离不开当时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与繁荣的海外需求。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