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过云楼藏明王绂《江山胜览图》山水长卷现身朵云轩秋拍

2013-12-06 00:41:28 马邦乐

  王 绂 《江山胜览图》卷 水墨纸本 手卷 25×1001.5 cm

  著录:一、李日华《恬致堂集》卷三十八。

  二、《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六。

  三、《玉雨堂书画记》卷一。

  四、《过云楼书画记》画类三。

  顾氏过云楼书画收藏,自晚清顾文彬(1811-1889)以来毕生殚精竭力、多方搜求,遂有“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顾氏后人四代宝之如头目脑髓,始得保存至今。今秋,过云楼后人有感于书画收藏已逐渐成为一项高雅的文化事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对百年品牌朵云轩特为信任,欣然提供一件从未面世的稀世珍品——王绂《江山胜览图》卷,堪称今秋拍卖场上最具吸引力的古代书画作品之一。

  王绂《江山胜览图》纸本水墨长卷全长十余米,高头大卷,展卷正切“江山胜览”之名。通卷连贯一气,分看又可为六段景,开卷一段写山居读书;第二段江乡渔艇;第三段江村话旧;第四段楼阁江帆;第五段关山行旅;第六段云峰萧寺。画家有意避开喧嚣的城市由山居、渔村一路将视线引入城墙之外,最后以烟云缭绕中的寺庙收尾,其中写人物四十,房屋八十一,飞鸟二十,船隻十三,桥三,亭、塔、城墙、驴各一,包罗万有,如临異境。其丘壑多取法于元代的吳镇、黄公望,以一种瘦硬而缜密的“乱柴皴”来区分出丰富的层次,表现山势的嶙峋陡峭,山的脉络上皆用淡墨扫染,再用沉着温润的浓墨点苔,将一条条蜿蜒逶迤的龙脉点醒,葱茏郁勃之气顿生。丛树亦多用没骨法直接写出,一株株从丘壑之中呼之欲出,点叶多作连笔,此法极为古拙,与元代画家赵元极为相近。屋木一丝不苟,结构精准而不乏逸气,隐现于密林陡壑之间,人物仅豆许,或读书,或闲话,或行旅,或垂钓,神情自若,姿态悠闲。此图最具吳镇《渔父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风姿,王绂更将性情中的骨鲠狷介寓之与江山人物,表现了元末明初江南文人的理想归宿,同时成就了作者绝尘去俗、放浪江湖的心画。

  此图先后著录于晚明鉴藏家李日华《恬致堂集》卷三十八、康熙年间内府所编《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六、韩泰华(十九世纪)《玉雨堂书画记》、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卷三。

  画卷及题跋中收藏家的钤印众多,更可见历代流传递藏之有绪。有明代王闻远(1663—1741)“东吳王莲泾藏书画记”,有乾隆收藏“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五印;康熙第十七子胤礼(后改名允礼)“澹如斋书画印”;乾隆 、嘉庆间冯克巩“七砚斋”、“松恬秘玩”二印;韩泰华“小亭鉴定”,顾文彬“顾子山秘匧印”,另有“闵旷斋珍赏印”。

  此卷现存明徐霖(1462—1538)弘治十五年(1502)、李日华天启三年(1623)跋及乾隆亲笔题签。韩泰华《玉雨堂书画记》称卷前有兰台逸史所书“江山之助”四字引首,此兰台逸史应是略晚于王绂的明初著名文人画家姚绶(1422—1495),是为王绂此卷在明代初年流传的最早记录,可惜此引首现已不存。据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可知,其 “王绂江山胜览图”七字小楷籖条为清高宗乾隆亲题,卷后有弘治年间徐霖跋;韩泰华收藏时李日华一跋已为人割去,顾文彬后觅得李跋,合装为一卷,以成完帙。

  由此可见,这件长卷经明初姚绶、徐霖及晚明李日华鉴赏题跋,清初为王闻远所得,又为康熙第十七子胤礼收藏,乾隆时入宫,经乾隆亲笔题签,后赠予大臣,为冯克巩所得,再为韩泰华所有,最终收入顾文彬过云楼藏品,百余年来悉心护持,得以保存至今,其流传递藏的脉络极为清晰。

  王绂作品乾隆时内府所编《石渠宝笈》著录仅四十八卷,分藏于海内外博物馆的存世作品粗略统计仅二十四件,其中有十余件为墨竹,山水约在十件左右。如此山水长卷在王绂作品中无论传世与著录之中都堪称魁首,能够面世更见难得。

  过云楼藏品名闻海内,更令人惊喜的是,近来热播的《甄嬛传》中多情仗义的十七爷曾经收藏这件作品,其“澹如斋书画印”与《中国古代书画家印鉴款识》所载完全一致。这件钤有十七爷印鉴的传世名作悄然现世,一如明月清风,为喧嚣杂闹的收藏界带来绵绵幽思。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