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墙博物馆”
2013-12-06 17:51:25 裴刚
--“新”藏家马惠东观察
艺术品收藏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选择的变迁而改变,利用资本和建立平台进行广泛运作的藏家逐渐形成新的收藏体系和社会功能。他们同时具备收藏、研究、推广运作等身份,除了个人的收藏之外,通过建立学术体系、运营模式成为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由资本的力量去推动,寻求建立新的平台和出口。成为突破传统藏家与投资者意义的“新”藏家。
“我收藏的全是当代艺术作品。”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惠东谈到自己的收藏时肯定地说。马惠东是北京人,90年代开始在天津经营酒店生意,却有着艺术家的处事态度和个性,他1997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还在主持大地资产管理公司的同时运营杂志、出版、发行与印刷等项目在内的文化传媒项目。而当时扶持、参与艺术活动只是这个项目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早期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支持的重要展览,包括1998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世纪-女性艺术展”,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跨世纪彩虹——艳俗》、《两性平台》等等非常有影响力的展览。《世纪-女性艺术展》由当时的大地资产管理公司主办,批评家贾方舟以艺术总监的身份主持;《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展》由刚刚筹建的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批评家栗宪庭、廖雯夫妇为策展人。马惠东因这一系列的重要展览而有针对性地收藏了一部分作品,也就成为了马惠东开始艺术品收藏的契机。
马惠东鄙夷那些不具备批判精神的当代作品,认为批判精神是当代艺术的内核。这样的态度也成为了马惠东运营美术馆选择展览、选择合作艺术家的根基。在他看来中国对艺术赞助的环境一直都是恶劣的。这也促使他在推进美术馆建设的时候要考虑如何长久运营下去的问题,而他个人的收藏于美术馆的运营之间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马惠东说:“模式也是说肯定有一个过程,我是97或者是98年建立这个馆,当时在另一个地方,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概念。有这块地给它做规划的时候大概想了一想,用了所谓的无墙美术馆的概念,做了这么一个融合。如果有机会再能做可能会做得更好。艺术像所有社会产物一样,它们都离不开资本行为,收藏艺术品需要钱是最基本的要求。自给自足的艺术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的,自娱自乐而没有公共意义的艺术,压根儿就不是艺术。艺术作为有社会意义的文化产品,存在商业价值是很正常的。” 如何维系非营利的泰达当代艺术馆的生存,如何让“阵地”不倒,马惠东的解决办法是——让当代艺术走进酒店,以“商”养“藏” 的“当代艺术+酒店”的模式来支撑美术馆的运营。按照他的设想,酒店以当代艺术为主题,客房的设计交由艺术家来完成。
现代美术馆已经脱离了“仓库美术馆”、“箱子美术馆”的传统模式,发展为“无墙美术馆”、“立体美术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公共性为核心价值,加载了教育、研究、推广、交流等功能。进入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二层小楼在一层展厅之外分割出多间供友人抽斗、品茶的房间。马尔罗的《无墙的博物馆》影响了马惠东对自己的收藏和机构运营的模式。马惠东说:“我觉得用‘无墙的博物馆’来概括我现在的盈利的商业模式与这种非营利的美术馆之间的关系,概括比较好。美术馆本身有它传统的模式,怎么能让这堵墙打开,更换一种交流的模式,并非局限在买票入场参观。他对商业也是会有帮助的,所以在这个思索下,我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设计的时候提出了这个“无墙的美术馆”的理念。这个项目,我盖的这片楼一块是美术馆非营利部分,另外是盈利的公寓和一部分酒店的划分,当时是做一种尝试,把酒店搞成了带有艺术氛围的,但它并不是说挂一些画就叫有艺术氛围,陈列一些作品就是有艺术氛围,我的理念是什么呢?我能做到的,比如我做了几间房,房间本身就是作品,我请艺术家来做,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当然要满足功能,给他们也是一个有限的条件。”
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运营费用目前完全由马惠东来支撑,并且早期也主动地做过当代艺术的普及教育,马惠东介绍说:“从资金来源来说都是我自己,有点儿钱就干点儿事。我们做过艺术普及教育,以前专门有一个做公关推广的一个人,开始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学生都请过来,整车整车的来,但是这两年我们没有做这个工作。这个也不是很好的一个手段,说起来这个平台肯定是要有教育功能在里边,现在也是学生来拿学生证就免票。
马惠东反感美术馆以租场地的模式来盈利,说别人是越做展览越赚钱,自己是越做展览贴的钱越多:“美术馆运营模式没有特殊的模式。首先,选好的展览,组织策展。我看准对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就是它对社会的干预,也确实我们这个社会太脏,该批判的太多,当代艺术我注重这个核心价值。所以要说有模式,我是跨界的,因为我希望当代艺术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既然它在干预社会,这个平台也应该是开放的,所以这次王军、石磊展览就是一个例子,邀请了历史学家来做这个展览,写文章。我不是说非要找一个专业的策展人,他们可能比这样做的意义更大,另外策展人也是这样,也不是专业学美术出来的,要说特点这可能是一个特点,或者说我自己自我感觉这样做效果更好一些。
首先资金都是有富余钱基本上全都花在这个里边,单一来源,基本上是量力而出,一般一年自己做的展览,有一些展览多的做了三四年前的前期工作,这样的展览一年大概有两三次,这种展览花钱太多。我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做展览越多挣钱越多,我做展览越多贴钱越多,当然有作品沉淀下来,但是作品换不了钱,资金来源是这样。运营费用在七、八十万,展览活动的费用根据规模需要不同。美术馆目前没有考虑盈利的问题,我对盈利几乎没有考虑。可能以后会有一些合作伙伴,让他们来考虑盈利。不管怎么样以租场地的模式来盈利都是比较恶心的事,作为一个非营利的机构来说,非营利来的美术馆来说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