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拍品偶现背后:收藏热潮下孕育重重隐忧
2013-12-12 09:54:06 未知
今年北京保利秋拍,书画大师黄胄的作品《欢腾的草原》在拍卖会近现代书画夜场中以1.288亿元成交,大幅刷新黄胄作品个人拍卖纪录,成为今年全球中国书画拍卖价格榜首,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内地秋季拍卖市场上惟一过亿作品。
“亿元时代”已成为近几年中国拍卖的关键词之一。相比今年《欢腾的草原》一枝独秀,2010年的拍卖市场可谓亿元频出。除了黄庭坚的《砥柱铭》创下总成交价4.368亿元的最新世界纪录外,嘉德拍卖的张大千《爱痕湖》以1.008亿元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保利春拍还诞生了两项亿元纪录:元代王蒙国画《秋山萧寺图》成交价1.3664亿元,清代钱维城国画手卷《雁荡图》成交价1.2992亿元。于是收藏界和经济界惊呼:中国艺术品批量进入“亿元时代”!
作为收藏行业人士,面对早晚总会到来的“亿元时代”,我是“为它欢喜为它忧”。
喜的是,“亿元时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收藏行业发展繁荣的客观体现,我非常乐意看到艺术品收藏行业的繁荣。收藏热的兴起是人民生活富足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对比国际收藏大格局的变迁:全球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二战以前在伦敦,二战以后在纽约,1980年随着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重心逐步东移,而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百万元时代”,到上世纪90年代末跨上“千万元台阶”,再到2009年冲破“亿元大关”、2010年进入“亿元时代” 的历程,这是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累积过程,是有着深厚基础的。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聚集的能量,高端收藏群体的出现和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的形成,使中国收藏“亿元时代”的到来成为一种必然。
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受到三方面参与者的合力推动。首先是以艺术品流通与经纪为生的行家们,他们依然是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加起来可以买走市场一半的收藏品。由于行家这个群体对市场的了解相对深入,他们的积极参与是对这个市场具有信心的最直接体现。其次是那些已经领略到艺术收藏巨大乐趣和艺术投资巨大回报的“老藏家们”,他们的持久热情在不断推高艺术品拍卖价格,并一手制造了“亿元拍品”的诞生;再次,是不能忽视的“新藏家们”,以金融、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为多。他们投资艺术品收藏的目的主要在于:合理配置资产与避税、追求投资回报和个人兴趣爱好。虽然新近入场,但人数之多、购买力之强出乎拍卖公司意料。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曾介绍,在中国收藏家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约占20%,正在申请入会的企业家可谓络绎不绝。而目前活跃于北京、上海等地拍卖会上的新面孔,80%左右为企业家。
已经到来的收藏热潮让人欢喜让人忧。
首先一个隐忧就是,个人藏家被逐渐边缘化,收藏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艺术品市场本身的回暖强力吸引着在股市、楼市受挫的游资,游资的介入又像一剂兴奋剂,助推着艺术品行情全面看涨。许多个人藏家坦言“正是游资的介入让以前活跃于拍卖市场的个人藏家没法下手,拍出的艺术品价格已到了个人藏家无法承受的地步”。他们多年来出入拍卖市场,竞拍自己喜爱的艺术品,一般还是游刃有余。可是,今年参加了几场拍卖会后,许多人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被边缘化了,总感觉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突然闯入了艺术品领域,让他们这样的个人收藏家和投资者难以抵挡。
在今年春季缅甸翡翠公盘,据介绍有28亿元煤炭资金买走了九成以上的翡翠原石,令许多传统买家空手而归。在纽约、伦敦,在北京、上海,国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企业家的身影屡屡出现,他们从纵横四海的商界风云中抽身出来,将投资眼光定在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上。在中国收藏界,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而民营企业家则成为收藏主力,他们背后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很有可能带来收藏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第二个隐忧,中国收藏品市场尚不成熟,热潮背后必然孕育着风险。
除了散户交易行为,中国艺术品拍卖2009年总额为225亿元,而顶级精品价格的总和不超过20亿元,一个百亿富豪用20%的资金就能把市场上的精品全部买走,可见这个市场不成熟的程度。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介入很容易就能形成垄断格局,操控价格追求暴利,收藏行业将成为继楼市、股市之后资本豪赌的新舞台。高利润的时代也意味着高风险时代的即将来临。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井喷行情加速到来,在藏家和资本的博弈中,资本豪赌还是艺术知音,到底谁能是胜者?
(作者系北京市工商联收藏行业商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