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谢国安照片法兰西巡展 巨变武汉让法国观众认不出

2013-12-12 12:19:46 未知

中国摄影作品法国巡展

  谢国安作品

  1992年,汉口,清洁工总是起得最早的人。时隔21年,这样的场景在武汉已经看不见了

中国摄影作品法国巡展

  谢国安从法国带回来的明信片

  1922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前。时隔91年,这样的背景在巴黎依然可见

  “这与我去过的,是同一个武汉吗?”近日,作为首位受邀在法国摄影博物馆办展的中国人,武汉摄影家谢国安参加了“前尘影事——1844年以来的中国老照片”巡回影展。开幕式上,法国埃松省议会文化局副局长西尔维女士的一句提问,引发众多法国观众对武汉的无限遐思。

  该巡回影展由法国埃松省及法国摄影博物馆联合举办。11月29日,巡展首站在法国沙马朗德古堡艺术园,展出了谢国安武汉题材摄影作品160幅,主要选取1978—2013年的武汉市井生活。其中,9幅以图片展示,其余则通过展厅内电子屏幕滚动播放。

  法国曾诞生20世纪世界纪实摄影之父布列松、著名现实主义摄影师杜瓦诺等摄影大师,被誉为“摄影之都”。法国摄影博物馆建于1960年,是世界顶级摄影博物馆之一。此次洗印展出的谢国安9幅作品,是由法国摄影博物馆艺术委员会的专家们投票甄选而来。

  谢国安说,法国的专家们首先看中的是摄影技巧,其次考虑的是照片对社会环境的“艺术性还原”。比如1996年拍摄于汉口的一幅作品,上班途中公交车上打盹的乘客,伸出头来,无意间与车身广告融为一体。“普通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照片呈现了一种‘戏剧性’。”谢国安认为,法国人看重的,是市井武汉生活中的“艺术味儿”。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描述开幕的场景时说:“能感觉到在场200多位法国人的目光,都在好奇地打量照片中的‘武汉味道’。”法国摄影博物馆副馆长雷米·卡尔加答评价,谢国安的照片展现了当代真实生活。照片中夏天“打赤膊”的小孩,坐在栏杆上吃饭的青年……都“表现了一个时代”。

  刘宇提到,有一对法国老夫妇,仔细阅读着每幅作品,“几乎脸都要贴上了”。9张照片,两位老人看了1个多小时。

  西尔维女士一张不落地看完了160张照片。她对刘宇说,上半年才去过武汉,而谢国安照片中的场景,却与她在武汉的体验完全不同。“我自己照片里的武汉街道,似乎更现代化。”西尔维女士称,她看过20世纪30—50年代的巴黎旧照,“我今天走在巴黎的街道,1930年的场景依然随处可见。但武汉却不同。”她认为,正是因为日新月异的变化,武汉在她心中是最美的中国城市之一。

  有3位在法的武汉籍留学生也特地“组团”前来观展。这些90后的年轻人表示,虽在武汉长大,但照片里街头场景,“都冇见过,但是好亲切!”

  武汉艺术家谈法国见闻

  除了办展,

  美术馆还能做更多

  “美术馆不应只是艺术品展出的场所,”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称,在法国的这一趟“美术馆之旅”,给了他不少启发。

  在法国摄影博物馆,每年会有2万名孩子分批入住1周左右,与艺术品“生活在一起”。

  “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他说,法国美术馆能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在巴黎蓬皮杜艺术馆内,常能见到老师领着学生在名画前席地而坐,边看边讲;而针对成年人,美术馆中随处可见公共教育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方便获取展览资料。“观众有途径去主动走近美术”。

  刘宇谈到,即便不能来美术馆,法国观众也能在网上看到展览。以卢浮宫为例,早在9年前,卢浮宫即着手将16万余件藏品数字化。网站运行至今,浏览人数,已经与实体馆的观众数量相当。

  法国当代艺术“接地气”

  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谢国安看到,当代艺术非常“接地气”,而不是让人莫名其妙。

  蓬皮杜艺术中心是著名的世界现代艺术展出中心。在这样一个突出“现代”的艺术中心里,谢国安惊讶地看到,10来岁的孩子排队争相观看,没有距离感。谢国安打趣道,在巴黎,街上的人没有美术馆里的人多。

  “法国的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与生活相关。”谢国安提到,以法国摄影博物馆为例,每年都会设定一年的创作主题,艺术家可根据主题进行创作。这些主题往往“接地气”,比如2014年的主题是“食品”。谢国安认为,国内一些当代艺术,过多地强调观念,艺术家主观性太强,忽略了生活。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