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真气弥漫写精神——柳学智大化山水解读

2013-12-13 14:58:51 西沐

  人们对柳学智的了解,可能更多地知道他是一位山水画家,似乎与别的画家并无不同。但经过近几年的接触,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文化学者。蛰伏探索,几成其一种为学为艺的风格。从研究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武术、舞蹈、书法、篆刻,再到绘画。一路走来,在深悟与体验中,探寻着中国绘画艺术的灵性与博大的文化气象。
  柳学智早年亲受郭沫若先生的教诲,并精研深追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几十年如一日,从临摹手追到心应神往,再到精进心悟的过程,一步步走出了自己所追求的绘画风格与精神风貌。柳学智的学习与探索,始终沿着文化的精神指向,在注重审美品格的陶育过程中,把审美经验的积淀与系统化当作重要的探索目标,可谓是独家秘籍,值得研讨。
  1.弥漫真气写精神
  柳学智的绘画,弥漫的是一种真气,展现的是一种“神采”。“神采”作为中国画的精髓,比起“语言”﹑“笔墨”﹑“肌理”﹑“图式”、“形象”之类的当下时尚表述,更具高度和精义性。为此,柳学智认为,把中国画的重要因素归纳为神采,就等于给中国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见解。古人“尚神”,在中国绘画史中早有探讨。但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出发,突出“神采”概念,不仅可以为从远古到现代的“神采”观提供研究路径,而且也能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画创作开辟新思路,生发新创造。
  中国画家并不缺少对形象“逼真”和“再现”的能力,只是绘画在中国从一开始就主张传神,画家用笔取像、写景、赋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从心灵通向神宇。在这里,“神采”使中国画家迁想妙得的创造思维和表现超越了时空。所以我们讲,绘画的最高境界是在崇尚人文精神世界时注重造型的严谨与自由,释放生命激情时注意笔墨的张扬与内敛,追求形式语言表现时注重个性与风格。我们看到柳学智追求的正是寻找一种既能体现自身艺术的理念,又能超越不同技法与形制,并在绘画创造与表现绘画精神中直击最根本最本质要素。而真气弥漫,可谓是他绘画创作所追求与保有的一种状态。
  2.雄浑大气见陶养
  柳学智少学武术,并拜名师精进技艺,后又志于从文。少时,在偶然的机会中,拜见了学界泰斗郭沫若先生。受其启迪,痴迷于古文字研究及其书法艺术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不忘郭老对傅抱石绘画艺术的举荐,毅然在探索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心追手摹傅抱石的绘画艺术,从精神入,境界出。柳学智就是在这样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精进中,不断地深入对文化精神的体验,并且将这种深刻的体验,融入到审美经验的构建之中。他沿着一种精神向度,用体验的深刻去点亮精神境界的光亮。在这个高度上,作为一个学者,可能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坚持;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仅有一种坚持与守望可能还是不够的,在更多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源于体验的一种表现的悟性。这是一个艺术家不断穿透艺术表现与文化积淀的最为锋锐的特质。柳学智的游学状态,能不断修为与积累,在其特有的人生阅历中,就自然生发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宝贵的精神特质。
  3.语言醇化论见识
  柳学智的探索立足于中国绘画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文化底蕴与创造精神两级间追寻当代人生的艺术感悟,以潇洒奔放的创作激情去表现人生与自然,用真气浑然的创作手法表现人文精神,在当今画坛中可谓之独步举新。柳学智从文化精神的视野中阐释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和当代艺术的“神采”观,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良好的艺术修养,融入了艺术视觉的遐意书写、传统笔墨的恬静与东方美学的当代神驰,形成了独特的、颇具文化内涵的山水图像,使传承的意义更加贴近当代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说,柳学智绘画的语言探究,在当代青年一代颇具学术意义与价值。
  4.风貌卓然谈感悟
  境由心生自纵横,大化艺思蒙养来。柳学智的山水画创作,把文化的至高、至大、至美的雄浑境界,一步步地溶入自己的心性中,从而使每一次放笔纵横,都展示出艺术家心游万仞之追索与细若春雨之润物的宁静与平实。柳学智在对文化及绘画的体验中不断潜行,一如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在寂静中触摸到了其审美经验的内核,在沉积与体悟中,一步步走近并发掘出创作的审美趣味。这种经验与趣味虽然是自己的、个性化的,但要真正地了解、阐释与走近它,却需要有一种漫长的游学与历练的过程。正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精神境界体验始
  体验是触摸文化精神的通道。柳学智认为笔墨在于境界,神采源于上苍。这是一种笔墨观,是一种笔墨认识。人都有信仰,而信仰就是一种文化趋向,它应该有包容度,应建立在尚正、向上的状态上。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向往,是艺术人生的一种文化修炼,它兼容佛、道、儒等诸家之精气,使心灵得以升华。而对于艺术,顿悟的到来,却是一种感觉的瞬间闪现,是长期实践积累而萌发的一种高级信息态,不能用理性来界定。在这种状态下,佛的境界、道的参悟、儒的中和,才会在文化精神的溶化中,体验艺术的纯度。而柳学智所走的正是这么一种行者无疆之路,而不是那种舍本逐末的过分技术化与题材化之路。这可能是当今画坛,作为一个学者型画家与所谓的技术型画家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我常在想,作为一名艺术家,在很多时候他首先是一个学者或思想者,然后才是一名艺术创作者,唯有此,艺术创作才可能被更多地赋予文化内涵与思想的高度。当我们看到当下画坛几近扎堆的画风时,除了说文化品位的丧失外,其实,更应提及思考能力及思想高度的失却。
  以上对柳学智的绘画进行的解读与剖析,使我们对其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关注绘画的精神表达,在对文化的体验与感悟中,由点滴而融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经验体系,并不断使其个性化与系统化,成为支撑他探索与创作的艺术哲学基础。作为一名青年学者,这一点可能在其绘画精神的提升中,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来得重要,这也是在纷杂的世事中可以使其立足安命的净土。所以,我们讲,在柳学智的绘画中,每次看似绘画语言的变化,在其灵魂的深处,无不是一次次蜕变与升华。也许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柳学智的作品与探索,才会一步步地走近柳学智艺术的核心。
  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没有既定成型的路数可供借鉴,正如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一样,专注并持之以恒地求变出新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仅仅是一种可以成功的可能。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如何潜悟文化体验,感悟审美当代性的内在涵义,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去独步,可能是时代赋予每位青年艺术家的一种使命与担当,也更是一个不可推卸的时代课题。
  令人高兴地是,有了柳学智等这样一批探求者,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尚能保持一颗守望之心,保持一种游学向艺的积极状态,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可能性有了更多的期待。

西沐:著名艺术品市场研究学者。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郭艳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