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信托刚性兑付: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2013-12-16 10:00:16 李真
近期,万达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800万美元拍得毕加索油画《两个小孩》,据外媒报道称,此举引发全球收藏界的关注,认为中国投资者开始将西方艺术品纳入投资范围。
反观国内艺术品市场,依然处于调整期。调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给信托带来压力,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大量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从2012年下半年起就开始遭遇艺术品市场冲高回落的寒流冲击,所投资艺术品出现大幅缩水,更关键的是绝大多数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在2013年都已经或即将到期,在艺术品大幅缩水情况下,证券时报记者经采访调查发现,到期的艺术品信托虽然实现了兑付,但其兑付的背后却暗藏“凶险”。
实现刚性兑付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的《2013: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2013年底之前,存量的信托产品出现问题会集中在房地产信托、矿产能源信托、艺术品信托行业,其中有19%受访者认为艺术品信托最容易出现问题,13%受访者认为房地产信托最容易出问题,这些受访者都是银行、信托、资产管理公司从业人员。
据记者整理过去几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数据发现,有将近40款艺术品信托在2013年到期,涉及金额至少有38亿。
在记者向有到期产品的信托公司求证时,得到的不外乎两种回答,一种是“我们已经如期兑付,产品运作良好”,另一种是“对不起,公司有规定,我们不能向您透露”。
“兑付情况很难跟踪,因为很多信托公司不会对外公开产品兑付信息,只针对有账户密码的客户公开。”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说。
康宏财富投资北京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陈向辉表示,目前中国信托行业中,只要是集合类信托产品,到今年为止兑付问题都不大,即便出现问题最后也是通过其他方法化解,实现兑付。
“现在没有不兑付的,这关系到以后其他产品发行问题,前两年发行的艺术品信托要么想办法走别的通道解决了,要么到期公司自己先垫钱兑上,再内部继续处理问题产品,因为艺术品信托发行的规模都不大,发行1个亿都算大的了,十几个亿的房地产信托都能垫付,这点不算什么。”一位不愿透露个人信息的信托人士说。
刚性兑付背后的猫腻
业界人士坦陈,艺术品信托中问题产品不少。
“刚性兑付”的存在,让很多投资者忽视了产品背后的风险,但是这一潜规则的打破是迟早之事,投资者只有了解产品背后的风险,才能化解可能出现的损失。就艺术品信托而言,其背后至少有两大风险。
第一种风险,就是融资方和拍卖公司联手作假,艺术品价值虚估。常见形式为,如融资方从拍卖公司处以3000万元拍得一件艺术品,在承诺给予拍卖公司一定好处后,双方联手向信托公司出示证明该艺术品拍卖价为1亿多,或者更高的数字,然后融资方以此艺术品为抵押物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其中风险可见一斑,如果融资方一旦还不上款,只好变卖抵押物,但抵押物其实根本不足值。
此类风险已经有典型案例发生,去年北京蓝色港湾老板王耀辉控制的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和几家信托公司发过8.7亿元左右的艺术品信托,其虚抬拍卖品价值,然后以拍卖品作为信托抵押物获得信托资金,意味着产品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抵押物难以弥补窟窿,而更要命的是后来发现其抵押的艺术品其实为赝品。最终所涉及的信托产品是如何处置的,记者没有查到相关公告,业内人士对此心照不宣。
第二种风险来自艺术品市场的炒作风险。“幸亏当时我们决定不做中国艺术品投资!”一位外资银行中国区私人银行首席执行官感慨,在艺术品信托狂发的2011年、2012年曾有多家美院或艺术品投资公司找过该行私人银行,希望能发行相关产品,“但他们介绍对新人的包装炒作模式以及投资目的都让我犹豫,感觉市场过于投机,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
一些艺术家的走红靠的是手段运作,通常会让市场评论人士为其写文章炒作,然后搞作品展览,有了一定名气后,就拿作品去拍卖会上拍卖,如果无人竞标,就会有自己的托出高价竞拍,甚至有人参与竞标,为了能打出更高的知名度和价格,不惜自己重金拍下,达到为自己作品造势的目的。由此产生的风险有二,一是如果这些艺术家经过时间的考验没有沉淀下来,为市场真正认可,那么其作品价值势必大幅缩水,二是有不少靠炒作成名的艺术家为了赚钱,经常批量出作品,其作品价值下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正是因为过去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过度爆炒,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调整,给艺术品信托的兑付带来压力,为了能实现兑付,信托公司使出各种招数。
记者发现华融信托2011年发行的“正德艺术品基金集合信托计划公告”在2013年11月7日提前终止,产品规模9000万,但奇怪的是,就在同日,该公司新产品“融鑫8号正德艺术品基金二期集合信托计划”成立,产品规模为1.1亿,既然合作还要继续,为何要提前终止,事实上提前终止日比到期日也没差几天。
信托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最大的可能就是融资方一时难以还款,发新产品还旧产品,起到延期作用,给融资方延期还款的机会。
中泰信托在2011年发行的“证大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原计划存续期2年,但是在2012年9月27日该款产品就公告提前清算,至于该产品是如何处理了相关艺术品组合并获得收益,外人无法获知。但是一个多月后,一款叫“证大艺术品资产受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产品横空出世,该计划所持艺术品标的和已经清算的产品相同,所不同的是投保、抵押物有所增加。
前述信托人士认为公司意识到产品有风险,先提前清算,再为融资方发行一款新的产品,同时加入更多投保或抵押条款,加大安全系数。
对投资者来说,哪种形式的艺术品信托相对更安全?
“那种设定有回购等方式退出的艺术品信托风险还稍小些,如果挂钩并设定是以拍卖方式退出的话,由于艺术品有涉及商业炒作情况,有的价标得比较高,我个人认为风险就比较大了。”陈向辉说。
正本清源
“经过前期的炒作,艺术品市场已经到了风险较高的阶段,所以今年艺术品信托发行特别少。”李旸说。
但是参照国外艺术品基金的投资周期,通常投资周期长,且往往是在市场低谷时进入,市场高涨时出手产品。但近几年国内艺术品信托发行却是在艺术品市场炒作高峰时进入,到低谷时退避三舍。
同时在国外,不懂艺术的人通常不会选择投资这个领域,而懂艺术的人,推崇的是收藏而不是投资,所以艺术品基金份额在市场占比并不高。同时,即使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艺术品投资基金也并没有像此前国内宣传的那样过度发展。
陈向辉表示,中国艺术品投资还不成熟,初期的尝试也有必要,“同时,一个行业、市场的发展首先要规范,让投资者有个买入卖出合规的市场,但目前来说,咱们国家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相关特别规范的操作手册、规则。”
另外,现存的很多艺术品信托并不是真正投资艺术品,很多只是以艺术品为抵押物融资,资金则流向了其他投资领域,尤其是房地产。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