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推手,如何实现与共生?
2013-12-19 11:35:23 彭菲
--上海画廊周观察之四
12月,沪上画廊相继开启了年末的展览攻势。《安静的房间-梁玥个展》、《“心眼•何曦”何曦摄影展》、《“无尽当代”艺术家联展》、《“非古成今”艺术联展》等近百个展览陆续在沪拉开帷幕。有别于美术馆式的隆重排场,大多画廊在开幕日当天,并不举办开幕式,也无主办方或策展人发言,仅用作品吸引观众驻足。在低调的谋生法则中,沪上画廊在选址、定位画廊风格、推广艺术家上,都孕育出鲜明的观念。它们似乎找到了一条属于魔都的一级市场平衡术。
第一次见到李亚俐,是在今年十月。当时,她正在为艺术家黄致阳的个展做最后的准备。距离展览开幕还有一个半小时,画廊的观众还不多。“画廊的经营不像拍卖行流通市场的商业模式,它是绵长的,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陪着画家和藏家一起成长。”李亚俐认为,“慢工出细活”的画廊,一方面能避免经营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二来可以缓解艺术家和藏家的紧迫力。
然而,即使有信心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这位在业内闯荡二十余年的坚强女性,在经营龙门雅集的初期,常常会怀念在台湾经营画廊的快乐。“那时,我们经营的心态是很清醇的。如今,大陆的一级市场在短时间内介入进来,几乎这个市场所有重要的藏家、经济学家、文化公司都曾在其中获取机会。那时候,我真的常常觉得一级市场非常非常弱势。因为我们是从画廊强势的区域和市场走过来的。”李亚俐坦言。
为了突出画廊“二代经营”的特征,李亚俐在代理艺术家的选择上做了纵向布局。“我们有近几年很成功的叶永青老师,也有不断在尝试改变却又不脱离思考主旨的李磊老师,还有很年轻的艺术家罗丹。”据她介绍,龙门雅集将会充分调用已有的经验,将各类艺术家推向市场。“明星级别的艺术家我们并未代理,其实他们每个人我都认识,但我不必做‘锦上添花’的事,我可以做得更深入。”李亚俐说道。面对李亚俐的丰富经验,艺术家李磊赞赏道:“我关注画廊对艺术家作品的‘梳理’,她的确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排序’的方式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李磊认为,艺术家遇到合适的画廊后,就像是沙漠里的宝石被串成项链,找到了属于他/她的首饰柜。
在经营岁月中,不少画廊的经营状况,都曾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对此,彭小苓认为,画廊主和画廊投资人,都需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她说:“如果画廊处于低潮期,高价位的(作品)卖不动,低价位的(作品)同样不可幸免。这时就要有足够的备用金,保证展览、出画册、差旅等费用一个不差,度过一场暂时的问题期。”正因为做好了心理准备,彭小苓在创立画廊初期,就制定了八年计划,“我们希望用5年的时间,让画廊由亏本转为持平;到了第8年,我们要盈利。实际上,我们在第4年就实现收回成本了。”
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推手,成为他们在市场上的“加速器”,几乎是每一个画廊的心愿。不过,要真正地在魔都实现一级市场的繁荣共生,可能更需要画廊之间的联动。台湾画廊行业资深顾问陆洁民认为,只有艺术圈团结起来,才能够增强推广的速度和维度。“台湾有位艺术家去伦敦,他买好瓷器后问店主,铜器要在哪里买。店主很高兴地把卖铜器的艺术家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给他,意思是说是‘我’叫你去的。让他给你便宜点。”他在刚落幕的上海画廊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分享了这则真实的故事。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