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元:亚洲艺术板块格局十年之变
2013-12-19 16:11:19 何妍婷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经过大概十年的过程,您觉得在藏家部分的变化是怎样的?
张丁元: 2004年开始,我们把亚洲当代放在里边,2003年,我们就把中国当代放进去了,当时我们开始卖张晓刚、曾梵志的作品,因为当时当代艺术部分比较少拍卖行做,所以收件还算容易,从那时起,我们所谓的策展概念,就是怎么呈现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跟华人艺术是一脉相承的,但问题是这两个区块的衔接点不清楚,因为特质差太多,我们一直在探索到底要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把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诠释清楚,所以我们回到的时间点就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80年代,对于全世界和亚洲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时期,整个亚洲在80年代,无论香港还是台湾,好像都在逐步成长,而且与国际形势讯息接轨;90年代所谓的电脑跟英特网开始普及,信息整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几个现象,80年前后的作品有很强烈的原生性、独创性,中国当代、日本当代,亚洲区域的当代艺术在那个时候是最有原创性的时期,但其原创点又融入了国际所谓的全球化内容。文化的原创性跟全球化的影响,在亚洲当代艺术中很明显,所以从这个观点来想,如果要表达中国当代艺术就需要从亚洲观点来讲,而不能讲二十世纪,因为是切断的,讲不通。虽然在艺术表达上不能说是断层,但算是跳跃式的东西出现,所以那时,我们就思考亚洲当代是不是需要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国当代是不是以这个基础来做?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也不是很多,如果说这是一个国际市场,就必须有很大的基体跟交流性。我们要想着怎么去完成它。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这个理念是您从举办第一场专场开始就有的理念吗?
张丁元:应该是到第三场的时候有这个想法,因为华人艺术市场有局限,因为这些藏家很好,也很愿意买,但是征集到的作品品不够,找不到货源,但另一方面藏家还想收,供不应求,做不下去了。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从2005年开始把这个概念延伸?
张丁元:应该从2003年产生这样的想法,2004年开始执行,2005年是成长期。2003年是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2004年是韩国艺术和日本当代。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在2011年把亚洲东南亚艺术放入到亚洲现当代艺术里?
张丁元:因为东南亚艺术比较特殊,本来把东南亚艺术设置为独立的专场,其实也不需要特别这样做,第二我们人手也不够。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融入亚洲当代艺术里是否也是因为藏家有重叠性?
张丁元:有很大的重叠性,非常大。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亚洲板块、泛亚洲艺术市场整合才能算是涵盖所有的区域性,单独划分到最后还是回到区域市场的焦点。现在东南亚藏家也是什么都买,从中国写实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到日本、韩国艺术品,其实全部都卖的。另外,从收藏家过去只收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同质性很高,美术馆的层次也是这个问题。所以现在的趋势是必须扩大市场,以满足不同收藏家的个性,多元性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这也是当时的一个考量。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这三个部门整合之前是否有相互的承接关系。
张丁元:理念上也是互通的,在整合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问题,整合后东南亚板块的成交情况在两年内就增长了一倍。所以我觉得东南亚也是按这样的承接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也是。在亚洲板块第一位购买中国画的是韩国藏家群,他们买很多。所以我觉得,美术市场上很少用一个国家做一个项目,因为不管再怎么成功还是具有区域性。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谢谢!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