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与艺术能否“和睦共处”
2013-12-23 09:21:53 朱玉萍
《重生的犀牛》用回收来的玩具构成,让人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关注到循环再生的理念
一进商场别样的《仙人掌》就出现在眼前,既让商场更具时尚气息,又让顾客大饱眼福
刚进入12月中旬,沪上各大商家如同往年那样,早早地开始了“圣诞季”的布置,而今年很多商家不约而同地请艺术品入驻商场,为其“揽客”。这不禁要让人思考,艺术到了商场里会不会“水土不服”?商业与艺术能否“和睦共处”?
各出奇招 吸引眼球是关键
来到静安嘉里中心商厦顶层,挑高的透明玻璃顶下成片的大红色金属装置就悬浮在头顶上,这些形状、大小各异的红色物块让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抽象感十足,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经过这里,才4岁左右的孩子兴奋地看得目不转睛,指着一处说是海里的鱼,指着另一处说是红帽子。这样一件占地面积大、体积也大的悬空装置让人远远看到就忍不住想走近瞧瞧,很有看头。
而在淮海路上的环贸iapm商场里,几台看似楼层导航的电子屏幕也是新型的艺术互动装置。利用现在年轻人爱自拍的特点,商场特别打造了互动艺术相机装置,顾客可以选择喜爱的世界名画,以自己的方式与其完美结合:你可以重新演绎蒙娜丽莎的微笑、或者扮一回戴珍珠的少女、来一张自己的梵高自画像。拍完后还可以当场分享,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商业艺术 如何让人肯花钱
作为商场,无论以哪种形式为自己添加艺术元素,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消费,因此如何借助艺术而不被其喧宾夺主也是必须事前考虑的问题。一些商场会举办小型的艺术展出,有主题展也有个人展;更常见的做法是在商场的各个角落安放一些艺术作品。不说内容至少在商场内能免费欣赏艺术还是能让顾客感到满意的,环贸iapm商场入口附近的《仙人掌》雕塑总能引得顾客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左拍右拍。
有时候,聪明的商家还会用艺术作品打广告,某奢侈品牌甚至在商场内外都设置了圣诞限定的各种装置,如果不是看到品牌logo,其精美的造型怎么看像是一场艺术作品展;还有商家则把脑筋动到了橱窗上,有创意的摆设布置前卫当代,很有意思。这些潜移默化的艺术植入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自然也叫人花钱花得舒服。
商业环境 是否适合艺术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尽管商业艺术的形式能起到推动消费的作用,但商业环境是否真的适合艺术生存?
有专家指出,艺术作品的理解需要结合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定,那么商业环境又该如何参与艺术理解呢?或许近些年流行的艺术型商场的出现能带来一些启示。将艺术品以何种形式展示、如何决定放置地点都决定了展示效果的好坏,比如当一件利用回收来的废旧玩具循环再造而成的《重生的犀牛》出现在时尚新品辈出的女装层出现,让人在观赏的同时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有关环保的话题本该有些沉重,但构成犀牛的元件都是色彩鲜艳的可爱玩具,因此在时尚光鲜的橱窗面前它也丝毫不显寒碜,反而夺人眼球。
要区分的是,仅仅给人视觉上的欣赏充其量也只能被称为艺术装饰,如果是艺术作品最好对其作者、主题等加以说明,毕竟一般顾客与前去美术馆参观的观众群体有所不同,感兴趣程度和专业水平有所差距,因此更需要辅助信息来帮助理解。商家利用艺术来招揽客人,无疑是新购物模式的一种体现,随着消费人群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在将来我们能更频繁地在商场邂逅艺术。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