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逛画廊第24期】蔡文娟:为企业的个性化收藏逛画廊

2013-12-29 22:27:06 罗书银

新氧艺O2ART运营总监蔡文娟

  导言:蔡文娟是新氧艺O2ART的运营总监,在就我们的【逛画廊】专栏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她谈到,新氧艺是一家针对企业艺术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服务,同时又通过艺术项目来推广新艺术的艺术经纪公司。从2010年成立以来,就如同新氧艺这个名字一样,希望带给艺术行业一股清新的氧气。

蔡文娟收藏作品:《肌肉人2》 黄一山 材质: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尺寸:100cm*80cm

蔡文娟收藏: 《盲从》 刘翔飞  材质:钢筋混凝土 尺寸:43cm*33cm*26cm

  艺术就像吃饭穿衣是非常日常的事情

  蔡文娟出生于美术之家,她的父亲是画国画的,比她大许多的哥哥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拿到了美术史博士文凭。所以对她来说,接触艺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她谈到:“小时候家里面关于美术的各种书籍是非常多的,后来读的高中也是美术特长班,我是班里美术课代表,算是绘画里面比较拔尖的”。

  蔡文娟回忆起小时候画画的趣事:“那个时候因为家庭的原因,画画好像成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甚至想看电视剧的话,都要拿一张画交换一集电视剧。它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在我生活当中是非常日常的”。

  就像所有年少青春过的人一样,蔡文娟也有叛逆的一面,这让她有很长一段时间远离了艺术。虽然直到高中一直都在学习艺术,但大学蔡文娟选择了音乐。在那所综合性大学中,可能是基因作祟,蔡文娟发现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朋友都来自美术学院。

  “那时,我经常会参与这些朋友对艺术的讨论,比如他们想创作什么样新的作品,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走等等。这个经历对我也很重要,这让艺术成为我青年时期的日常。而且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所谓的当代艺术。知道了像方力钧、张晓刚这样的当代艺术大家”。

  但是后来,因为毕业工作的关系,蔡文娟慢慢地有些远离了艺术:“在毕业期间做过一段时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后就慢慢地与艺术行业脱离了联系,来到北京后我进了媒体,在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工作过”。

  但与艺术的背离让从小到大都不缺少艺术的蔡文娟感觉到了不适应。因为工作也要从事写作的原因,蔡文娟开始了给艺术家做专访,那时她经常跑去798艺术区或者艺术家工作室串门。也结交了不少做艺术的朋友:“像Unmask我们就成了朋友,因为我们年纪都差不多”。

  直到2006年,蔡文娟决定跟随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回到艺术圈。“年底,我接到了唐人当代艺术中心老板郑林的邀请,希望我去做他们画廊国内事务运营的负责人。当时我在一家新加坡上市的媒体集团旗下的北京分公司做负责人。如果要放弃这个工作,去画廊这个新的领域的话,意味着我要从头做起,再加之唐人当时提供给我的工资与我的收入相差很多,所以我很犹豫。之后郑林又找到我同我谈他对当代艺术的许多想法,而我的内心也确实很想回到我熟悉的环境,我觉得艺术好像跟我有一种血脉的联系一样,觉得不能缺少它。于是我开始了画廊的工作”。

图文蔡文娟在上海艺博会购买的一位韩国艺术家创作的“小女孩”

  逛画廊买艺术品累积经验值

  对蔡文娟来说,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时,她开始比较系统地了解当代艺术,了解画廊,了解艺术家。在唐人,蔡文娟主要的工作是与市场打交道,从事销售或者拍卖方面的工作,所以对艺术品的购买与售出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个时候开始,蔡文娟自己也开始购买当代艺术。

  “当时买作品有一些是在艺术家的工作室,有的是在画廊。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会帮别的收藏家选作品,可能帮藏家买了大的,旁边有小的,我自己也挺喜欢的,就会顺便买了。当时我有四千块钱买过一张年轻艺术家的小作品,藏家那张是三万多,从那个开始逐渐有一些小的收藏”。

  “有时是在逛工作室的时候,出于支持一些不错的年轻艺术家的想法,也会买他们的作品”,蔡文娟谈到:“有一次我去逛一位年轻艺术家叫廖国核的工作室,当时他还没有签约任何画廊,因为喜欢,我买了一张他的纸上作品。回来就把它放在柜子上面,想等我有空了去把它装裱一下。有一天收拾东西的时候它从那个柜子上掉了下来,当时我爸爸在房间也没在意,一脚踩上去,打开一看以为是一张不要的纸,随手给扔了。那一次我还和我爸爸生了很久的气,这在我买作品里是一件挺遗憾的事,也是我唯一不知所踪的一个收藏”。

  “除了逛画廊、工作室,我也常去艺博会逛逛,去艺博会买东西的话更像是消费,就像买一件衣服,一个包一样。有一次去上海艺术博览会,我看中了一个小的雕塑,用不锈钢做的一个小女孩,非常打动我,是一个韩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不像中国的雕塑艺术家一件雕塑做多个版,他的版号都是唯一版的,如果被买走了就不会再有。我记得当时价格大概是五、六千美金,是我可以消费的范围,我跟韩国画廊聊的时候,他一定要美金,我当时身上没有美金;而且他艺博会结束之后就要回韩国了,所以一定要现场结账,为了买这个作品我当时找了两个画廊老板借钱,一个是世纪翰墨的林松,一个是华氏画廊的老板华雨舟,最后总算凑够了六千美金。那件作品到现在一直是放在我家里边,而且我也绝对不会打算把它卖掉”。

  “那件作品给我带来太多的快乐了。以前我去上海都会跟朋友去逛街买衣服,那次我买了那个作品以后,很自觉地再也没有去逛任何其他的商店,再也没有买任何一件衣服,那个作品给我的感觉是第一次真正当了一个艺术品的消费者。”

  就像所有的刚进入收藏圈的人,蔡文娟一开始买作品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消费得起,然后是自己是否喜欢。这些最初有关艺术品消费的经验值累计成了之后属于自己的事业。2010年,她与其他投资者建立了新氧艺O2ART艺术机构,开始为企业收藏做量身定制的艺术品服务。

  为企业收藏逛画廊之推荐好的艺术品

  在唐人工作的经历,再加上之后她在国外的游学经历,让蔡文娟对从事艺术行业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在中国,艺术品消费不仅还远远未普及,甚至连许多有收藏实力的个人及企业也没有触及这一快,因此比起许多画廊老板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的期许,蔡文娟选择了关注当下。这使得新氧艺与画廊相比起来的显得更为独特与专注:因为新氧艺不是一个像画廊一样开门做生意的机构,反而更像是一个公司,一个针对用户的艺术品需求而量身打造收藏方案并为之服务的公司。

  “我们有几个方向,第一发现新艺术,发现一些我们觉得不错的,有品质的艺术品进行展示,所以我们可能每年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主题性的展览,来推荐我们发现的新的、有品质的艺术。然后有针对性地向我们的客户推广这些艺术品。我希望在这些服务上建立起自己的标准”。

  从新氧艺开始,蔡文娟的“逛画廊”、“逛艺术”不再单单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她和她的团队所要服务的对象:企业或是有针对性的个人藏家。对蔡文娟来说,她们想做的也不只是一单生意的买卖,而是希望通过她们的服务,使企业成为她们的长期固定的客户。

  这个个性化的服务关系到两方面:一方面是蔡文娟与她的团队需要做大量的“田野”工作:逛画廊,逛艺博会,去艺术家工作室,去发现好的新的艺术作品;另外一方面,需要为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制符合他们的需求的艺术品收藏。

  “昨天一天我就去了三个艺术家的工作室”蔡文娟谈到了她的“田野”考察工作:“展讯是我们一定会关注的内容,其中好的展览就一定会去看。”对蔡文娟来说,从小的童子功练就了她只要看到好的艺术品,就会过目不忘的功力。“昨天我去的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其实在两年前我就在上海一个画廊的画册上看到过他的作品。对我来说,发现艺术家,包括看作品,不会成为一项很难的工作”。

  在发现好的画廊方面,蔡文娟也有自己的体会:“比如国内的画廊中,我很欣赏空白空间:第一,因为他们画廊的老板田原本身是学艺术出身的,所以他在选择艺术家时,从艺术家的思维和作品本身的品质上都比较有保证;另外一方面,他们画廊在艺术家的定价机制上做的很好,比如年轻的艺术家,他们的价格不会定很高,因为他们会经常参加一些国际的艺博会,如果价格定高了,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在国际博览会上卖掉,因为很多国外艺术家的价格都不高,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艺术家走的更远,必须从一开始要考虑这个定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是许多选择进入收藏领域的人或者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谈到如何选择艺术品,蔡文娟介绍到:“我们现在在建立这个流程,其中会有很多PPT的图配文的资料去介绍或者推荐艺术家;我们还会请一些美术史的专业人士、策展人来做咨询与顾问,或是组织一些内部的沙龙活动。比如我们在选择艺术家方面,我们总结出来了一个评分表,基本上我们选择的作品在评分表里面总分必须要超过一定的分以上才可能被列为我们收藏的一个范畴。这些东西都在建立当中,前期一定要使对方认可。为了确保我们推荐的作品的品质与专业性,我们会借鉴许多相关的数据,比如像雅昌艺术网上一些拍卖公司的数据,画廊推广的艺术家展览的情况,包括专业人士的批评文章,艺术家每年本身的作品量,艺术家被收藏的作品属于他的哪个时期,属于什么样水准的作品等等。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然后评分。

  为企业收藏逛画廊之做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企业客户做量身定制的收藏服务方案,蔡文娟谈到:“如果有企业告诉我们他们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做许多的工作,从多方面为他们着想:从挑选艺术家的标准,从建立艺术收藏的机制,包括他们的库房、运输、安装、入库、出库表格等等,这些我们全部都要给出方案,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有时候做完这些的方案可能会有好几百页的内容”。

  至于不同类型企业的收藏,我们也会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进行服务,让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收藏模式。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我们自己也会跟着一个新的企业客户一起成长。我们挑选的服务客户首先是要有艺术品收藏方面的实力;第二有这方面的需求,然后我们帮他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非常个性化的一个方案。比如有些企业想收集一些最新的,能够代表着时代的新面孔的作品,而不会过多地考虑他的投资与升值的问题;有些企业希望收藏可以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有出有进,起码可以保值,根据这些需求我们会有不同的推荐收藏的种类”。

  “在这里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我们在接触的过程中就有这种情况,以前他们对艺术不感兴趣,但是去国外的企业参观,发现别人谈的最多的不是业务,也不是公司的未来前景规划,而是企业的美术馆,艺术品。这让他们也希望建一个自己企业的收藏。这时我们就要根据他的需求去做推荐,做服务,这个服务的环节就会更细。这也就使得我们作为一个提供专业性收藏服务的机构来讲精力变得有限,因为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不可能服务太多的客户,但是我深信你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后面的事情就会来找你。所以我们现在觉得最难的是开始,这中间也会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可能大的集团或者大的企业决定做艺术以后,他们会成立一个艺术委员会,但是艺术委员会里的人都是不懂艺术的,除了大量的沟通,你还要带他们去看展览,看拍卖会,逛画廊,逛艺博会,同时这里最后决定的人可能还是老总,他又是最繁忙的人,这时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沟通的成本,或者要寄画册,现场图片,总要把信息传到那里,所以说这个工作让我觉得仍然是未来的一个服务方向。”

  在国内,没有针对企业的艺术品收藏与支持方面的免税政策,这使得企业做公益性的艺术品收藏变得难上加难。蔡文娟把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看作一座桥梁,而且这座桥梁能够嫁接起企业收藏与当代艺术,而这项当代艺术推广的工作目前在国内还少有典型机构在专门做。“当很多画廊谈愿景的时候,其实前一分钟说完愿景,后一分钟就要考虑生存问题,所以我们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做实事,没有实事任何愿景都是空的,而且我们做实事的同时并不是没有愿景,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都一定是有质量的客户,如果一个企业把运营当中的非常少的钱来支持艺术、支持中国艺术家,这个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行为”。

  现在,蔡文娟会经常带一些企业的客户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逛画廊或者逛艺博会。让他们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做很多普及性的工作,替他们解决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她希望这可以成为一个小而美的专业公司,而且她相信,今后这样的机构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职业化。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