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青州水墨市场调查之二】水墨画廊的利益共同体

2013-12-30 16:03:49 周永亮

雅昌艺术网与青州市画廊座谈

  青州画廊从2000年的30多家,到目前的500多家,“到2016年,将会增加到1000多家。”任何人都不能忽视青州市场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画廊并不是孤立的,它把更多的政府、银行、企业、市场等资源纳入其中,催生了一个相对单纯的利益共同体。尽管参与其中的人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对艺术有不同的理解,但前提是书画市场继续发展下去。

  家家都挂田黎明

  随便走进青州书画城的画廊,都会看见几张田黎明的作品。跟画廊老板攀谈起来,他会跟你详细介绍,“这幅画是田黎明老师2006年的作品,画得非常的好,用笔非常精炼,人物的心理动态和环境搭配得非常好。田黎明老师是一个非常学术、具有文人气息的画家,在他们那代画家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貌,而且不断地去完善。同时,他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影响了一批美院学生。虽然,目前田黎明的作品价格已经进入高点,但依然有升值的潜力。作为保值、投资来说,田黎明的作品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的确,在青州随便走进一家画廊,几乎都挂着田黎明的画。“拥有田黎明的画就好像是一种实力和眼光的体现。如果摆几张他的画,好像就进入重要画廊行列;如果没有,则觉得有些抬不起头。”虽然田黎明的画已经到了几十万一平尺,但如果想要在青州开画廊,他的作品还是很有必要。

  显然,田黎明是最受青州认可的艺术家之一,此外,刘大为、冯远、袁武、陈平等人的作品在青州画廊也非常常见。

  在全国范围内看,青州“家家都挂田黎明”的这种现象是比较独特的,很多人也对此表达了质疑。“首先,在常人看来,这么多画廊都挂田黎明的画,是否有同质化的趋势。因为艺术品是有独特性的,这是否会阻碍市场本身的发展。第二,画廊一般都为了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独占艺术家资源,而青州的模式是否会导致画廊的利润摊薄。”长期观察书画市场的赵欣说。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有意而为之,都是大家聊出来。” 古州小画苑的经营者张明勇说,“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聚在一块喝茶、聊天、赏花,中间大家发表对书画的一些见解,没有时间在那儿胡扯八拉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觉得田黎明是最契合青州人审美的艺术家。

  青州画廊之间是非常“团结”的,这也是在采访过程中屡次被提及的。“青州市场有个特点,就是具有团队精神,画廊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团结、协作,没有互相拆台的。你想要某个艺术家作品,如果我没有可以介绍到其他画廊,不会说我做不成,也叫你做不成。如果哪家成交了一个大单,我们都会真心为他高兴,大家一起吃饭开心一下,青州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氛围。”

  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画廊老板强调以画廊协会的名义出现,而并非以画廊老板的形式出现,“我们都是画廊协会的成员”。

  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青州画廊形成了自己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我们选择画家的标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三点一线,就是学术性、艺术水准、市场表现(装饰性),这三点成为一线。其次,看他的平台,也就是他的工作单位。我们主要考虑两点:重点的院校和画院。如果这些条件都符合,这个画家准能行。”青州画廊协会副会长鲁清汶介绍说。

雅昌艺术网专访青州市画廊协会会长左景岳(右)

  危机下的抱团取暖

  其实,如今的这种“团结”从青州市场起步时就种下了种子。在2006年成立书画城之前,青州市画廊大都分散在三四个地方,虽然每个人的眼光、喜好不同,但这些经营者却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经营理念。青州的画廊经营者大多是从收藏起家,“开始在企事业单位上班的时候,在家里做点收藏,后来退休或辞职后,开始转入画廊。” 这也形成了类似的独特气质,“他们骨子里热爱书画,把画廊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做,而不仅仅是短暂的商业行为,对书画市场也有一种责任感觉。”

  所谓“患难见真情”,2006年的一次书画市场低谷把青州画廊集结成“青州力量”。“2005年时书画市场比较好,一张画今天拿过来是三千,明天就三千五,下个月就一万,处于一种疯涨、混乱的状态。”青州画廊协会会长左景岳说,2005年新进的画廊特别多,从三十多家画廊膨胀到六十家画廊,都在经营书画,很多古玩店、文化公司都被改成画廊。但2006年画廊受到整个环境的影响,出现低迷的情况,很多画廊手里积压着很多作品,造成人们对艺术品的心理恐慌。

  在当时恶劣的经济形势下,很多画廊单打独斗最终被市场淘汰。而青州画廊则选择了集体突围。“我们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都去看了一圈,把大家集中起来最好,因此我们就先把艺术城建立起来,同年画廊协会也一并成立。”左景岳说。

  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们心理上的恐惧,而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把积压在手中的艺术品尽快交易出去。当时青州市场仅仅局限在山东地区,当地的消费能力已经趋于饱和,所以打开新的消费市场就成为重中之重。恰巧2006年时,在鲁清汶的协调下,青州画廊与河南金帝拍卖公司建立了联系,“为青州书画找到了一个出口。”

  同时,为了解决画廊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青州画廊以画廊协会的名义开始与银行接触。当时青州市农村商业银行只要“画廊协会担保、三家画廊联保,就能得到最高额度为300万的贷款。”当时虽然每家的金额不大,但对当时的青州画廊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这几年时间农商行对画廊贷款七千万。

  正是青州画廊的团结,才能安然度过2006年间的市场低谷。团结也成为青州区别于其他市场的重要因素。

雅昌艺术网专访青州画廊协会副会长鲁清汶(右)

  书画共同体

  如今,“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口号,已经在全国叫响。如果要深究其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青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但更重要的是“人”,也就是青州画廊的经营者。因为相比其他政府引导、培育的市场,青州书画市场形成和发展主要还是自发的。

  青州画廊经营者最初都是政府、银行、企事业、银行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这样的人员构成,一方面使得画廊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同时常年的收藏使得他们眼光独到”,更重要的是,“因为之前的工作使得他们接触到大量的政府、社会资源,更容易把各种力量引入画廊,进而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青州书画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倾斜也非常重要。“青州市画廊从一开始就是免税的,以后还将继续免税。” 青州市文化局局长郑玉章说,书画和花卉将是青州主打的两个品牌。与此同时,青州市委市府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每人要有一门文化艺术特长,摄影、书画、音乐、舞蹈等都可以。”“我的业余爱好是摄影和书法,我从80年代就开始摄影了。”

  对于画廊的未来,青州市近几年也开始做出长远规划,并组织、举办一系列活动。2011年,青州市在全国573个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竞争评选中,被文化部确定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州书画艺术城写生创作基地”和“中国书法家青州书画艺术城创作培训基地”双双落户青州。2013年9月28日至10月7,翰墨青州·2013中国书画年会在中国(青州)书画艺术城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从2006年开始,画廊协会也积极寻求银行的支持。在左景岳看来,银行的资金支持是画廊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资金的效力成几何倍地放大,比方说银行放100万块钱,画廊可以发掘一个新画家或购买好作品,周围相信你眼光、经营能力的同学、同事、老乡也都会准备资金跟进。”从2010年开始,画廊协会积极与潍坊银行合作,探索出一条以书画抵押的金融模式,率先在潍坊地区开展艺术品贷款、抵押业务,“整个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时间,今年是最好的一年,潍坊银行已经向青州画廊贷款1.2亿,单笔最大贷款有1500万。”

  与此同时,书画市场也吸引大量企业家的进入,“做企业的拿出部分利润买书画作品,各个画廊给他当参谋,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主也开始做画廊。”左景岳说,“画廊协会有义务帮助刚进入的新人,给他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我经常告诉周边做企业的朋友,要进入书画行业,首先要做收藏家,再做投资者,最后做玩家,前提必须是爱好。”姜宏伟是去年刚刚进入画廊的企业家,“我们同时进来的有几十家,包括一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同行非常耐心地教我们,包括介绍一些画家和该怎么去看画。

  青州画廊在政府、银行的支持下,发掘、推广艺术家,促进了青州市场发展和艺术家作品价格提升,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也使得藏家和银行有所回报。以画廊协会为核心,艺术家、藏家、政府、银行、企业的命运被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责任编辑:刘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