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故乡的路》: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3-12-31 12:25:41 黄哲

《故乡的路:10位少数民族摄影家联展》 12月22日-2014年1月26日 映画廊

《故乡的路:10位少数民族摄影家联展》 12月22日-2014年1月26日 映画廊

  这个展览的副标题叫做“10位少数民族摄影家联展”,先别急着下“大团结的主旋律”的定义,也别因策展人那日松的蒙古族身份,就简单地将此归为民族情结。如果约翰·列侬的“Country Road”和郑钧的《回到拉萨》曾打动你的心弦,或是刘小东“金城小子”抑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画面曾在你的脑海有过闪回,那么这个摄影展就是为你而展。

  这是国内首个少数民族摄影师的联展,曾参加了今年的贵州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最终荣获优秀策展人奖。汇聚了来自9个民族的10位摄影师,既有巴义尔这样功成名就的老将,也有苏德夫这样有天赋的80后新秀。

  而策展的初衷,居然源自策展人那日松少时的经历。小学五六年级时,他在市少年宫学画,偷着跟大孩子去北京站写生,看到广场上席地而睡的“盲流”,几天几夜就为等一张回故乡的站票。他第一次陷入了沉思:父母作为民族知识分子调入北京,他正好赶上在北京上小学,偶尔跟着父母回老家,尽管有座,但其实心里还有几分别扭:在少年心里,北京才是家。但当年岁渐长,上大学、工作,五湖四海来的朋友让他对故乡有了新的认识。可后来,他发现,每个人的故乡还在,却多多少少失去了故乡的感觉,还有“故乡曾给予我们最美好的品格——诚实、快乐、尊严和爱”。

  那日松坦言,自己在策展之初,并没有拘泥于民族身份的限定,但结果却发现,汉族摄影师在“故乡”命题的最大障碍,绝不是其生理故乡或精神故乡缺乏精彩的内容,“绝大部分摄影师想的是逃离贫穷、融入北京。不能不说,少数民族摄影师的身份,给了他们一份天生的自我认同。”从西海固到大凉山,从西双版纳到大草原,十位摄影师中的九位,工作和生活均没有离开他们的出生地。即便唯一的北京市民巴义尔,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回到内蒙古老家,至于民族语言的掌握?人家是《民族画报》蒙文版主编!

  这些摄影师记录的,不过是自己民族的人民、社会、生活常态,和我们去旅游时疯狂摁下快门的对象其实有很大交集。但“在这儿”和“去那儿”,出发点就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拍摄其实是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诠释和对自己故乡的深沉凝望,也是对当下社会“故乡文化”的缺失所进行的思考。

  出现在他们的镜头下不是触目惊心的贫困、愚昧和灾害,而是朴实的笑脸和信仰的力量。其实拉近的是每个人心中的故乡,那里有同样的幸福,同样的平凡。于是这些影像便成为一条条路,带每个观者回家。“希望您摒弃猎奇观光的目光,用淡然平和的心态走进他们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去感受他们日常的平凡。”那日松表示,当你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赋予他们的独特性,也就完成了故乡对自己的再塑造。

  “每个人记忆里的故乡都是天堂,但这些天堂却正慢慢不再是自己的故乡。”就像自己几乎忘光了母语,那日松痛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原生态的民族传统在夹缝中挣扎着存活,越来越多的人遗失了传统的文化根基。

  在如今趋于同一的发展步调里,如何保持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为传承开辟一片多元生态空间,这正是展览所关注的。因此,展览特地为所有展品举办一场无声拍卖,所得善款将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摄影师们深入持久的拍摄。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