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压力之下的焦虑和分裂
2013-12-31 14:31:33 未知
袁元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3年11月24日-12月7日,《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十人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举办,展出了于凡、石煜、白晓刚、孙逊、刘商英、陆亮、李荣林、武将、袁元、康剑飞十位艺术家的近年来的新作,呈现了70一代“学院”青年教师们最新的思考与艺术表达。在展览的开幕仪式上,CAFA艺讯网的记者在展览现场对参展的艺术家逐一进行了采访。
问:作品名称《她her》似乎没有明确的主角?
答:第三人称的“她”是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因为我是主体,画画的对象就是第三人称的客体。
问:创作构思来源于哪里?
答:这里面涉及了两个层面:一是表达内容。现在大家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每个人面对社会都会有所反应,绘画就是我的反应。除了创作,我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以及一些行政工作也很繁琐,在压力之下会有焦虑,艺术家、教师等身份,就会产生分裂的感觉。所以我的作品想要表达这样的涵义。二是绘画技术层面。我原来一直在写实的道路上直线前进,当我能控制写实语言体系时,反而感觉无聊了,想找到一些不可控制的东西,因此这些画就是一种尝试,看看自己能否通过某种程序,让画面变得不那么可观,又能呈现出新的审美价值。因为绘画毕竟是视觉的东西,不能承载太多的故事和哲学的概念。
问:画面是用小笔触点缀完成的?
答:这种绘画方式,我运用得比较顺手,也没有对原来的绘画方式发生太大的改变,当我加入了某种程序,像在做游戏。也让我体会到原本绘画较劲之外,偶发和不受控制的东西,有惊喜也有失败,使这个作画的过程变得比较有意思。
问:刚才您提到平时教学很忙,那么艺术创作在你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答:教学和创作各占一半比例,里面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处理行政杂事。到了一定岁数感觉有点忙于应对。绘画的构思需要一段时间的思考、酝酿,以及一些准备工作,总的来说比较累。
问:据了解,您是这次展览的发起人,在繁忙的工作和创作之外,为什么还抽时间召集大家做展览?
答:因为我们平时走的比较近,经常一起交流,所以希望通过展示得到社会的反馈。其实我个人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来组织,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达成的展览。
问:举办展览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如寻找场地和展览所需费用,你们如何协调?
答:展览场地需要联系,费用是我们自己平摊。有时候要看美术馆的意愿,他们会考虑我们整理的面貌。
问:您曾经说过“学院”就是“画得好”?
答:“技术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不能仅仅理解成技术层面。正如像谭院长所说,“学院”最终还是要归到一种先进上来,应该是最有活力,在不断颠覆中继承传统,因为艺术还是要从创新中来。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