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ART·SANYA艺术季” 探索与感动同行
2014-01-02 10:26:41 黄媛艳
2013 年12月6日,由三亚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ART·SANYA艺术季”开幕,三个月的展期中,不仅展示国内外的当代艺术现状,也发掘新的艺术创造力量并向传统致敬,期间还展出保利拍卖、山右美术馆等所藏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绘画大师作品。此次艺术季,是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了 “根和魂”。“ART·SANYA艺术季”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百姓参与,年度文化盛筵不仅是全民参与,也赢得了业界赞许。
“今天的中国,艺术处在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从中心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不断扩张,这个过程带有流动性;艺术也正处于一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不断扩张、交融,不断生成一种新生的东西。三亚无论在地理还是文化上,都与当代艺术的这种状态非常吻合。”“ART·SANYA艺术季”主题展策展人黄笃说。
当代艺术契合
三亚城市特质
2012年“ART·SANYA艺术季”中,华宇集团董事长赵庆山依托自己的收藏优势,利用四个月的筹备时间,从前卫的当代艺术展览,到传统的张大千纪念展,向市民和游客呈现出别样的三亚精彩。
2013年如约而至的“ART·SANYA艺术季”退却了首次举办时的匆忙和稚嫩,以专业性的姿态,通过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近300件作品汇聚一堂相互激荡,数十位重量级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一系列艺术讲座和互动,让三亚乃至海南备受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关注。
美丽三亚与当代艺术在美丽亚龙湾畔的“不期而遇”,是偶然更是必然。
“三亚举办了很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活动,但主要集中在世界小姐总决赛等美丽活动和沃帆赛等体育活动,艺术树立起来的品牌较少。首届艺术季的成功,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三亚的城市特质其实和当代艺术高度契合。”三亚市副市长许振凌认为,当代艺术关注生活、关注当下、思考未来,以贴近当代人视角、心理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公用视角和大众语言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和欣赏度。三亚浪漫包容的城市特质,能容纳当代艺术的与众不同,而当代艺术也能唤醒这个城市原本的天然属性,并赋予其深层的文化内涵。
中国当代艺术的双年展与艺博会日益成熟,在学术与市场方面各自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而“ART·SANYA艺术季”却独辟蹊径,致力于与三亚的城市生态结合,延长展期(展期为3个月),将学术性的当代艺术展览、顶尖的中国传统艺术展览、先锋性的青年艺术家评选相结合,推动艺术的学术语言与城市定位、大众语境的结合。
“以国际旅游都市定位的三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空间交流带。三亚和周边国家是两种文化,历史连接也没那么强,但可以建立起艺术的高度去辐射周边,放大地域的影响力。三亚举办当代艺术展,一旦发展起来,会建立起整个地域的艺术标志性定位,成为一个国际艺术平台。”三亚艺术季艺术总监张子康说。
放眼未来,艺术与城市交融机遇无限;着眼当下,文化与城市融合紧迫急切。
作为一座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由于文化基因注入的相对不足,三亚城市的文化气息较弱,为美丽三亚减分不少。“三亚本土没有成熟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但是却有不少的藏家和艺术家资源,尤其在冬季可以利用岛外的资源来带动岛内的发展。艺术修养是一个个体,也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素养。三亚在文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百姓艺术修养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通过举办一系列高水准的艺术活动,能有效培养百姓的艺术思维,一旦形成这种思维,有助于他们以艺术的视角和艺术化的表达,去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城市魅力的提升。”著名艺术家徐累说。
当代艺术为旅游和
文化搭沟通桥梁
“在三亚欣赏艺术从一种梦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的熏陶,在一年忙碌之后,能在休闲度假之余享受艺术所带来的欢愉,这是国内知名旅游城市所少有的亮点。”早早获悉“ART·SANYA艺术季”在亚龙湾举办,游客李峰一家四口提前预订了与展览地———百花谷商业中心临近的酒店。
2013年冬天,像李峰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谁说艺术就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当代艺术,在三亚完美实现了艺术的“接地气”之旅,赢得了游客和市民的赞誉。
散布在百花谷各处的艺术装置、雕塑、影像、绘画等作品,让游客和市民在吃饭、逛街、散步、购物的同时,可以直接欣赏当代艺术作品,以既严谨又休闲的姿态出现的艺术季,有力地推动了三亚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数据也许能对此进行说明,第一届“ART·SANYA艺术季”观展人数达到18万人,第二届“ART·SANYA艺术季”直接带旺了三亚亚龙湾的酒店住宿业,高星级酒店房间紧俏。
对此,徐累并不表示惊奇。他认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就该有多样包容的文化,艺术季不仅有传统艺术,也有很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满足了不同文化偏好游客的需求,对游客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一些国际当代艺术品的展出,可以让许多来三亚旅游的外籍游客,通过艺术的媒介,与三亚建立联系,产生亲近感。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致力于通过文化惠民、开发《三亚千古情》、《海棠·秀》等文化演艺产品的同时,“ART·SANYA艺术季”日渐成为鹿城打造文化三亚名片的有力尝试。“文化与旅游是密不可分的,艺术能增加旅游的深度、厚度。艺术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直接欣赏艺术作品的平台,在不断丰富游客度假体验的同时,也为三亚赢得许多回头客。当艺术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品牌的时候,一些对精神需求有更高要求的游客将形成三亚的‘常旅客’,为三亚旅游带来稳定的客源。”许振凌表示。
吸引客源、提高收入……“ART·SANYA艺术季”带给三亚的惊喜也许还不仅于此。“三亚作为旅游胜地,需要一些可以留住旅游者的精神内核。”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认为,当代艺术中心可分为创作中心、展览中心和交易中心,以三亚的旅游体量、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未来还可以形成一条艺术和旅游结合的艺术衍生品的消费链,将旅游产品艺术化,不仅可以使得眼下千篇一律的廉价旅游纪念品转型增值,游客买回来的不仅是一件艺术商品,而是一种对艺术的理解和纪念,也能推动整个城市的结构升级。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百姓参与”:
文化发展模式的探索
艺术与城市的“联姻”,偶然中的必然。这无关经济、无关话题,只与城市的“根和魂”有关。
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层层叠加的高架桥、川流不息的流动车辆……在国内众多城市“千城一面”的背后,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缺失。如何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实现差异化的跨越文化发展?三亚做出了探索。
“第一次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四个月的时间,以及后来的张大千作品的展览,也都取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这还是比较让人欣慰的。”2012年的“ART·SANYA艺术季”可以更多的看成是赵庆山个人艺术梦想的不经意尝试,而今年的艺术季开启了有备而来的转变计划,政府通过立项、资金支持予以主导,由企业进行运作,百姓积极参与,艺术季变得不一样。
“三亚这两年来加大了‘请进来走出去’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力度。去年知道年底要办艺术季,我们特地去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学习借鉴的时候,就在思考到底以一种什么思路、什么模式,来定位和举办这次活动。”三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苏表示,本届艺术季的主题“不期而遇”,既有国际和国内艺术家在三亚的不期而遇,也有现代社会各个方面不同思潮、不同文化在三亚碰撞的不期而遇,这些都借鉴了许多国际先进的理念。
然而,文化发展需要多样性,多样性的活力却在民间。在政府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的同时,民间文化参与性的提升才是一座城市文化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这其中,离不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配合。
“赚钱是事业,艺术是爱好和梦想。2012年三亚艺术季的参观人数达到了十几万人,这对于一个人口不算密集的城市而言,是一个庞大的参观量,这说明三亚需要这样的展览和活动,我把艺术季当做是一件文化公益事业来做,思考着如何利用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更好地践行艺术普及的梦想。”赵庆山坦言。
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文化与城市的互动,“ART·SANYA艺术季”犹如一股春风,为三亚艺术版图的拓展送来些许期待。
“商业融入艺术在国外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好的企业与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的互动,能让更多的人们接触艺术,使更多的人拥有成为艺术家的机会。而在三亚,这种政府+企业的运作模式,能有效地将政府资源和商业资源有效对接,让城市发展与文化活动相得益彰,确保了艺术活动的持久性。”首次在三亚捧得青年艺术界奖金最高的“华宇青年奖”评审团特别大奖,艺术家叶楠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对于艺术季运作模式的欣赏,也期待着今后能常来三亚创作、参展。
艺术季既是全民狂欢
又是专业盛筵
一场城市的艺术狂欢,在愉悦大众、助推发展之余,却也“不期而遇”地闯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界专业人士的视野。
本届艺术季,以大海作为设计素材,与三亚滨海特色高度契合的淡蓝色,精心地铺洒在艺术季的包装袋、嘉宾邀请帖、现场展板设计和艺术品衍生店的设计之中;
与上届不同,为保持展览的整体性,本届艺术季在展览主展馆设计中,设置了数个专业展厅,其中最大的一个展厅面积为1700平方米,与专业级别的展厅相媲美;
相比去年的展览概念,今年艺术季不仅有国内部分艺术家主题展和个展,还有国际艺术家的重要学术性展览,青年新锐也成为了重要的学术组成部分。不止于作品的展示,更形成了多方对话,艺术季致力于为当代艺术家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
细数本届艺术季的办展、策展细节,专业性成为一抹亮色。正如赵庆山所言,只有提高了展览的学术性和审美的前瞻性,最终让观众喜欢,才是好展览的标准。
对于艺术季主办方对艺术专业性追求的良苦用心,三亚对艺术发展的真诚投入,许多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大腕非常“买账”。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当代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因为中国缺乏博物馆的体制,艺术一直处于缺乏与社会接触的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的支持,对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一定会对艺术发展产生影响。未来的艺术一定不是过去的艺术,三亚艺术季的设置一定会对未来的审美趣味带来变化。”中国现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甚至认为,不仅此次艺术季的展览,乃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都在塑造中国未来艺术的模式。
“传统的一线艺术城市,属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北京没有贡献艺术生态链构造的系统与方式,上海也没有形成和输出艺术运营的有效模式。这就为‘艺术新一线’城市的异军突围提供了机会,从艺术平台、艺术展览活动频率、艺术区的成熟度、艺术人才的聚合力、艺术信息链接度、艺术项目运作能力等方面考量,成都、长沙、南京、西安、三亚、重庆、武汉、石家庄、南宁、新疆等10个城市可位列‘艺术新一线’榜单。”艺术时评人陈晓峰表示,三亚以当代艺术的聚合力量为城市新添亮色,是国内进行城市升级动力最足的城市,或许这种雄心,会让三亚在当代艺术界有所为。
如何去推广和放大展览的力度?如何通过活动对城市带来推动?是一个艺术活动在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艺术进入城市,本身就是无限放大城市的魅力,只有当文化战略和经济达到最大的匹配时,才能让艺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ART·SANYA艺术季”,探索与感动同行!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