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之声,我和小伙伴的故事

2014-01-02 14:34:48 李谦

  

  作为佩斯北京的年度常设项目,“北京之声”今年的主题是“我的伙伴”,相较于前三年偏严肃的主题来说,今年怎么看都透露着点萌态。不过显然题目的选择仅仅是主办方的微微一撒娇而已,事实上展览所关注的仍然是与中国当代艺术息息相关的命题,那就是艺术创作生态中偶然生发或有机形成的各种关系及“非关系”。

  举办到了第四年,“北京之声”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青涩,无论是展览的策划思路、还是参展艺术家的配合情况,都显然要比之前成熟不少。作为群展,这次“北京之声”参展的艺术家来头都不小,陈蔚、胡晓媛、李子勋、刘野、仇晓飞、宋冬、隋建国、萧昱、韦启美、张晓刚等等,个个都有着浓郁的个人风格。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将他们的作品以各种各样的关系形式灵活自由地“结伴”展现。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是师生、伴侣、朋友,也可能素未谋面,而在创作中,对特定问题的思考、形式及材料的偏好、时空框架的处理、具体创作要素的运用、甚至气质与趣味都会导致他们之间产生某种关联,这种关联或凸显,或隐现,包括反差、对照,甚至看似无关也是广义的关系之网的一个侧面。

  在展览现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以彼此配合的方式呈现着,很有些展中展的意味。张晓刚为这次展览带来了全新绘画作品,画中是虬结的枝丫与岩石,呼应着文人绘画的经典图式,画中埋头读书的人看似置身环境之中,却又仿佛与周遭毫无关系。与张晓刚一组的是青年艺术家陈蔚的作品,他带有自传性质的照片装置环绕张晓刚的画周边,个体记忆与时代记忆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

  同样值得仔细一看的还有隋建国和李子勋的组合。隋建国带来的是一组全新的雕塑及绘画实验,雕塑有着黏土、石墨等材质的原始质感。而与之反衬的则是李子勋充满机械感与未来感的大型动态装置,时空感在这一组作品中相当显著。另外还有邱晓飞讨论绘画本体的绘画装置,与胡晓媛探讨偶发性的作品等等。而如果你对某些艺术家、以及其风格化的作品稍有审美疲劳,或许透过这些作品,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细枝与脉络。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