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雷祺发:向王伯敏先生致敬!

2014-01-06 09:09:08 未知

  对于很多人来说,王伯敏先生的辞世应该很突然,外界却不知先生卧病已久。最终,没能挺过2013年,不幸在12月29日晚7点之际,先生因器官衰竭,走得平静自然,享年89岁。1924年,先生出生于浙江黄岩,后过继给温岭王氏人家,由“阮”姓改为“王”姓,“伯敏”是读书时期,老师为之所赠,一直沿用至今。先生终生把人生最好的精力献给中国美术史研究,甚至连业余时间都放在研究美术史世界里,一直到仙逝先生都不会骑脚踏车、不会游泳、不会抽烟、不打老K,全身心投入,才有今天一部部令我们叹为观止的美术专史诞生。要说著作等身,以先生1米65的个头,早已突破,可以说,王伯敏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美术史家。

  先生浸染美术史研究半个多世纪,撰写大部头美术专史六部,它们是《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版画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绘画史》,人称“六史罕人”以及被誉为一代“画史通儒”,可谓名实相符。除此之外,先生先后书写出《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水墨画纵横谈》、《古肖形印臆释》、《黄宾虹画语录》,出版有《王伯敏美术文选》、《王伯敏美术史研究汇》、《王伯敏画集》、《柏闽诗选》等等近六十余种专著,逾千万字数。如不是专心致志的话,很难诞生这么多成果,且都分量不轻。这些研究成果,特别是美术专史的研究意义,不仅推进我国美术史研究,也填补东方美术史诸多的空白。

  其实,先生最初报考上海艺专之时,曾一度入西洋画系油画专业深造,后来在选择画画与美术史研究之间,先生毅然选择少有人重视的美术史研究领域。1947年,先生入北京艺专读研究生,当时的校长是徐悲鸿,同时也是他的班主任。这样,先生有幸成为徐悲鸿的学生,将近一年半的时间。1952年,先生以而立之年来到杭州的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与黄宾虹老先生为邻,慕大师之艺,成为黄宾虹的关门弟子。先生在青壮年时期,有幸成为徐悲鸿、黄宾虹两位大师的淳淳教导,步入书画创作与美术史研究领域,颇为益处。

  先生一生致力于美术史研究,为了理论与实践相调理,决心以美术史研究为主,书画创作为辅,互为补益,既为美术史研究做铺垫,反过来,美术史研究思路也得以在书画实践上得到印证。为此,前辈潘天寿评价道:“(他)不仅专史,能诗又工画,实属难能可贵。”先生虽不以书画家名世,但先生借此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不少富有理论性的创见,诸如“水法”理论、“七观法”理论,如此等等,无不如是。可以说,先生秉持的是一种“以画识史,以史鉴画”的研究方法论。先生晚年曾自言:“我是美术史研究者,诗、书、画是我一生读书的余事,花甲后,我的专业重点才逐渐转移到书画。”

  2011年5月20日,以先生命名的“王伯敏艺术史学馆”在其长于斯的温岭市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先生对家乡乃至对后世最真诚的报答。王伯敏先生将其著作、珍贵的书画作品和藏品共计700多件(套)捐赠给家乡温岭,可以说,这些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与书画创作上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先生以近九十高龄举办个人画展,时间是在2013年8月20日之际,“人文正脉:王伯敏书画展”和“画史南山:王伯敏90日课展”同时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却先生一桩心事,也让我们更了解先生背后的书画之心。

  “一生治史走天涯,书剑长随落日斜”这是先生年轻时的豪言壮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彰显着先生这一生走过的人生追求。现在,虽然王伯敏先生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但先生的精神将长存在我们后辈学人的心中。我们除了缅怀之外,理应继承先生的问学精神与人品修为!

  2013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顿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