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胡晓媛的艺术暗语

2014-01-08 09:37:12 沈奕

目前价格:★☆☆☆☆

市场潜力:★★★★★

装 饰 性:★★★★★

收藏热度:★★☆☆☆

文化价值:★★★☆☆

  1977年出生于哈尔滨的胡晓媛自幼就开始学习绘画,技巧精准细腻,颇有天赋。随后顺利考上央美附中,接着直升至中央美院的设计系。从小的集体生活和艺术氛围使之与同龄相比,得到了较大的自由,培育了广泛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式的教育生活,也为其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为日后成为职业艺术家奠定了基础。

  第一眼看到胡晓媛,会觉得她是一个特别干净内敛的女孩,就像她所呈现出的作品一样,细腻的,精致的。而认真了解过后会发现,这种表象的精致背后又附有胡晓媛敏锐的观察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时候,这个北方女孩身上蕴含着一种天生的细致敏锐。总会习惯性地以一双大而灵动的眼睛去观察周遭的事物,然后被某一个时刻的一个念想所牵绊,继而引发一轮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并且弹性自在地藉由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手法,还原出这种感受与思考。所以诸多报道访谈中,她常常会特别生动地去描述一件作品如何在某一刻迸发出萌芽,或是哪个一个场景让自己久久难以忘怀,并成功地影射进创作中。而最终呈现的作品里,这些特别的小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即成为了作者某一种观念的暗语,使得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更像是玩了一场解密游戏,从得知的细枝末节中获得与其类似的自我体悟。

  胡晓媛艺术暗语的形成,看似是场随意的巧合,但这场偶遇必然是可得深究与探讨的精心预谋。而胡晓媛的惊人之处就是以其精湛的技艺让它发生的无比自然。像是艺术家多年经营着的“木”系列,从2008年至今已持续发展了6年。所描绘的对象可能是木,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人生。从一开始她为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差异、似是、一致、疏离的关系困扰,到逐渐将这种思维深发至自身分裂的人格。而最终归结到作品上,她又将那些狰狞的品性经过一番梳理和集纳,让作品尽可能保持一种单纯。看似自如的真实的木纹,其实每一道都是自己细腻描绘的再现及其对于本质的覆盖,整个过程让艺术家的思考变得更为有趣且深刻。这样的作品本质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孕育更多的可能。作品在本质里亦能自己说话。

  很多时候胡晓媛的作品都有很鲜明的艺术观点,但往往又喜欢让作品自由生长,不受控制。像是《无间的距离》创作的起源于胡晓媛与爱人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目光却停留于不同之处时的触动。在人们理所应当以为这件作品是要深究人与人距离的问题时,艺术家却引发了更深入的探究,转眼就将故事中的人与人转变为一个单一的个体,演绎了一场自身与自我的间隙。而更有意思的是,一旦当作品真正独立存在时,这里距离又可以衍生出了新的变化和探讨,即为作品自身的生长。

  总体来说胡晓媛的作品明显趋向于对于知识的分析而非个人的抒发,这些话题都是与艺术家的内在知识密切相关的。作为中国迄今为止第一位被邀请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女性艺术家,胡晓媛的作品以及思维有着一定的国际认可度。近年来,她的创作更是逐渐贴近一种禅悟的状态,这种趋势让我们更期待看到她更具哲思性的思考作品。

 

去雅昌画廊黄页欣赏更多胡晓媛作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秦德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