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色釉装饰的历史渊源
2014-01-20 11:46:26 未知
用高温色釉在陶瓷上进行装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形式丰富多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创举。早在商代时期,人们已经在陶瓷上用接近青釉性质的石灰釉进行装饰,这种石灰釉实为今天琳琅满目的颜色釉之滥觞。
九千多年前,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发明了陶器,而在商代以前,都没有用釉作装饰的陶器。这种无釉陶器在中国原始社会内部使用了数千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窑炉工艺技术提高,到了商代,窑炉烧成温度可达1200摄氏度左右。在长期实践中通过草木灰在高温下转变成玻璃态物质现象的不断启发,商代陶工终于发明了釉,釉陶终于诞生。釉陶釉色显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这种釉陶被学术界称为原始瓷器。有专家把商代的原始瓷片进行科学化验,发现草木灰釉已接近现代的青釉。其中含有高温色釉所需要的各种化学成分,包括着色剂氧化铁,因此单独使用,无需配入其他原料,在高温烧制下就能熔融成青色或黄绿色的釉。草木灰釉原料易得,技术简单易行并且制成的陶瓷美观光洁易清洗,因此为商代原始瓷的制作工艺所普遍采用。到了汉代,早期的瓷器已取得很大成就。因为“龙窑”的使用,烧窑的温度可达1300摄氏度,加上制釉工艺的提高,高温釉青瓷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黑瓷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六朝时期,我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时代,青瓷一枝独秀。以后历代勤劳智慧的陶工在釉的制造上倾注心血,又发明了多种色釉。特别是唐代长石釉的使用取得成功,它使釉质匀润,釉色柔美。色釉使陶瓷制品平整光滑,具有坚硬耐磨、抗腐蚀、不渗水等性能,更重要的是釉色带来的艺术效果,极富装饰之美。肌质如冰类玉、似膏如脂;纹理若蟹爪冰裂、梨皮兔毫;釉色如古镜破苔、雨过天青;给人丰富的视觉享受。色釉的装饰恰如在陶瓷胎骨上披上一件华美灿烂的衣裳,绚丽缤纷,光彩照人。颜色釉的出现使陶瓷变得灿烂夺目,艳丽多彩,充满魅力,或色泽淡雅、或淋漓尽致,或简洁流畅、或深沉古朴,充分体现了色釉陶瓷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陶瓷的艺术感染力,充实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釉的发明,成为瓷器装饰的基础。在釉的创制至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陶瓷经历从单色釉到复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的装饰历程,陶瓷的装饰都是围绕着釉装饰展开的。中国历代陶瓷匠人利用釉彩的变化在瓷器上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佳作,比如宋代瓷器多以典雅秀美的造型,配以绚丽多彩的釉色,如以釉色取胜的钧窑天青、天蓝、灰绿、葱绿、及月白、红紫等多种釉色。以千变万化的色彩、引人入胜的肌理而独步一时,至今仍为世人称颂,叹为观止。
高温色釉装饰,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时大放异彩。大家熟知的景德镇代表作影青瓷,就有有“冰肌玉骨”之美誉。其所用“影青釉”,光洁润泽流动性好,能融于坯体花纹的凹面,形成“积釉”。因此,陷入凹进花纹的釉层较厚,发色较深,平面上的釉层较薄,发色浅淡。这种素雅釉色的浓淡对比,显示出如玉冰般的质感,光致茂美,独步当时,成为青瓷艺术历史上的一座高峰。而钧窑的窑变瓷出现,如流霞般绚丽多姿的釉色打破单色釉装饰的单一,成为影响深远的一脉。宋代的高温色釉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诸窑呈现不同的特色,清秀隽雅的景德镇窑;浑厚大气的汝窑、龙泉窑;绚丽多彩的钧窑;富有民间特色的吉州窑等等,它们在陶瓷工艺百花园里,如百花争艳,各自显现独特的风格美。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的制瓷中心。规模最宏大,产量也最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因此,景德镇的高温色釉最具代表性。到了永乐时期,鲜红器(此前还没有一种色调纯正的红釉瓷器,虽然“钧红”属于红釉范畴,但通体红色比较少见,且色调红中带紫,釉面有细小裂纹,釉垂流,需二次烧成等)正式烧制成功,是明代景德镇陶瓷匠人一项重大的贡献。因为这种红釉鲜艳无比,有人称之为“鲜红”,还有“霁红”、“祭红”、“积红”等名称,也因为这种红釉像红宝石一样美丽,因此得了“宝石红”的美名;《景德镇陶录》载有“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南窑笔记》除记述了永乐、宣德时期的甜白、霁青、霁红外,还提到蓝色釉、米色釉、紫金釉等。但由于明代白瓷烧制工艺的不断完善提高,彩瓷的盛行,使历来占据统治地位的颜色釉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些历史名窑如龙泉等从此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成化以后,鲜红器一度技术失传。明代高温色釉瓷器在过去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甜白器的成就是单色釉瓷发展过程的一大进步。特别是铜红釉的成功烧造,反映了我国制瓷工艺的新水平,为中国陶瓷发展史写上重要的一笔,并在世界艺苑中大放异彩。
到了清代,中国陶瓷的生产和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的高温色釉瓷器,进入一个鼎盛时期。景德镇依然是集天下大成的制瓷中心,高温色釉瓷器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御窑厂官窑瓷器上。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景德镇釉彩达五十多种。色釉名目繁复、品种多变。红釉就有铜红、金红、铁红之分,蓝釉亦有霁蓝、天蓝、洒蓝之别,绿釉更有孔雀绿、瓜皮绿、秋葵绿之异,此外还有乌金釉、茄皮紫等。在所有色釉中,高温铜红釉是烧成难度最大的一种。清代初期铜红釉的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明中期以后几乎失传的铜红釉烧制技术,在康熙时期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著名的铜红釉是仿制明代宣德宝石红的郎窑红。郎窑红瓷器色泽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釉面透亮垂流,器物内外开片,雍容华丽。除了郎窑红,还有与郎窑红并驾齐驱的豇豆红,有人称“美人醉”、“桃花片”,其釉色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意境深远的美感。这个时期高温色釉装饰工艺除了沿袭历代的单色釉装饰、复合色釉装饰外,出现了单色釉地加彩,单色釉地开光加彩等的装饰手法。这些装饰工艺的出现显示清代彩绘瓷占据统治地位。清代前期高温色釉瓷器其显示出的高超的工艺水平,堪称中国古代颜色釉装饰的历史顶峰。然而,乾隆以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高温色釉瓷器从高峰走向下坡。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瓷业衰败。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瓷都景德镇开始逐渐苏醒,并有了较大发展。人民政府设立了专门生产颜色釉瓷的建国瓷厂,经过陶瓷技术人员的努力不仅复原了历史上名贵的颜色釉,又研制出了更多更新的高温色釉,从而使景德镇的高温色釉品种不断增加,时至今日,景德镇的色釉品种达两百多种。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各种艺术形态的影响特别是现代陶艺的影响,高温色釉装饰也出现新的形式。陶瓷艺术家潘文复另辟蹊径,以釉料代替色料作画,这是一个的划时代的创举,为以后“高温色釉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责任编辑:饶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