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钧瓷原产地在神垕又添证据 曾破宋代钧窑之谜

2014-01-21 14:57:55 未知

钧瓷原产地在神垕又添证据 曾破宋代钧窑之谜

神垕瓷窑址发掘现场(局部)

2001年窑址第一期前段出土钧釉莲瓣洗

2001年窑址第一期前段出土钧釉莲瓣洗

2001年禹州钧窑遗址出土的白地黑花瓷罐

2001年禹州钧窑遗址出土的白地黑花瓷罐

  不久前,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发现一个保存完整的瓷窑群,并发掘出大量金、元、明时期的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这处瓷窑群分布密集,共发现窑炉15座、灰坑108座、澄泥池9座、灰沟3条、墓葬1座,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约数万枚,其中也有不少钧瓷瓷片。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现为神垕镇作为钧瓷原产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这些年,考古专家通过对神垕镇瓷窑遗址的考察,不仅解决了宋代钧窑年代之谜,也填补了我国陶瓷研究方面的有关空白。

  工地发现窑群 出土万枚瓷片

  “这次考古发掘项目是在建业集团的项目工地发现的。”河南省许昌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该瓷窑群是2013年3月在“钧都新天地”第一期工程建设范围内,项目拆迁及施工前的考古勘探中发现的。

  2013年8月下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分东西两个区域,地层厚2-7米,可分为近代、清代、明代、元代地层。经过4个多月的科学发掘,至2013年12月底野外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发掘面积达2120平方米,揭露出了一处分布密集的金、元、明时期的瓷窑群,共发现窑炉15座(其中较完整的10座)、灰坑108座、澄泥池9座、灰沟3条、墓葬1座,出土大量瓷器残片和窑具残片,总数约数万枚,其中可复原器物七百余件。 许昌市文物部门考古科科长李彩介绍称,出土瓷片以白地黑花瓷居多,也有不少钧瓷、白瓷、黑瓷等,器形有金的天蓝红斑钧瓷盘,元代的素烧白瓷碗,明代的白地黑花罐和白地黑花点彩碗等,另有少量褐瓷、黄瓷、绿瓷等。白地黑花瓷的纹饰以花草枝叶纹为主,部分器底书有“忍”、“酒”、“福”、“风花雪月”等字,具有磁州窑系的特点。

  杨科长告诉记者,自瓷窑群遗址发现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位专家来当地进行考察。专家认为:神垕古镇新发现的瓷窑址年代序列清楚,金、元、明各时期制瓷遗存十分丰富;发现的十几座窑炉保存较好,无论是在数量上、窑炉的类型方面,还是在发展的连续性上,在此前考古发现中均十分罕见,填补了我国陶瓷研究方面的有关空白;出土瓷器标本数量较大,品类齐全,连续性强,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河南是我国古代的制瓷中心,但一直没有很好的集中展示区,此次在神垕镇发现窑炉分布密集的瓷窑遗址,为神垕镇作为钧瓷原产地和北方瓷都提供了有力见证和科学依据。”

  窑炉年代还未确定 后续保护提上日程

  此次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现多个年代的窑炉群,但具体属于哪个年代还未确定。

  “因为出土窑群和瓷片较多,很难一下子弄清楚年代,接下来考古专家要对这些窑群进行细致的考察研究。”杨科长说,专家建议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应尽快组织开展相关文物本体保护工作,结合建业钧都新天地项目开发,规划建设瓷窑遗址博物馆,对新发现遗址、遗物予以有效保护和展示。

  河南省文物局则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协调项目单位尽快拿出对发掘现场的保护性覆盖方案,将发掘揭露的遗迹保护好,防止因雨雪等自然因素影响使窑炉遭到破坏;二是项目建设单位要尽快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瓷窑址保护展示项目进行设计,调整“钧都新天地”原有规划和方案,将文物保护展示与钧瓷产业经营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此次瓷窑群的发现,考古专家觉得并不意外,已有四千年建镇史的许昌市禹州神垕镇,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自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神垕古镇区至今保留有较完整的明清古街。

  神垕瓷窑遗址曾破解宋代钧窑之谜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窑瓷器是中国北方地区宋元时期最重要的瓷器产品,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但多年来各地的考古中并未发现可靠的宋代钧窑瓷器,所存的证据也都在金以后,尤其以元代为多,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开始不断地对宋代开始生产钧瓷的观点提出质疑。直到2001年,禹州市神垕镇西南部一个古代窑址群的发现,国内才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观点。

  2001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与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神垕镇古代窑址群其中的4座古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不同时代的窑炉遗迹8座,石砌澄泥池3座,灶一座以及窑前工作场所5处。出土了大批瓷器残件和窑具,总数达数十万片。

  曾主持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秦大树说,通过那次考古发掘确认,钧瓷的生产大体始于北宋晚期到金前期,其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即北宋晚期到金前期,金后期到元代初期和元代时期,大体涵盖了钧窑发生、发展、繁荣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北宋晚期至金前期就开始生产的早期钧瓷,主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良,釉层较薄,部分产品还采用了‘裹足支烧’的方法,在器物底部留下了细小的支钉痕迹,这种工艺与北宋晚期北方地区诸多窑场流行的生产工艺相同。器物的品种十分丰富,特别是菱口大碗和海棠式长盘,造型优美精致。

  此期还发现了内施天青釉、外施紫红釉的器物,釉色秀美娇妍,开钧窑陈设类瓷器之先。”秦大树说,当时还首次发现一座相对完整的土洞式长形分室式窑炉,填补了北方地区烧瓷窑炉发展史上研究资料的一项空白。此窑炉形状独特,既不同于过去北方考古中常见的圆形的“馒头窑”,又不同于南方流行的长长的“龙窑”。

  对于此次发现瓷窑群与2001年发现的瓷窑群有无关联,考古专家尚未得出结论,“2001年发掘的宋代窑址的下面,还发现了中晚唐时期的遗存。从一座窑炉出土的大量瓷片和窑具表明,神垕镇的制瓷业在生产之初就具有较高的水平,为后来钧瓷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于这次发掘的瓷窑群是否是前者的延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宋代瓷器存量极少当代钧瓷卖出高价

  钧州(今禹州市)境内有首民谚:“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清乾隆皇帝对钧瓷青睐有加,称其“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而在现在,钧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钧窑的烧制非常复杂。”专家颜荣清说,钧瓷分两次烧成,“第一次是素烧,烧出来后施釉彩,再烧。”钧瓷釉层较厚,在烧制过程中,釉质流淌填补裂纹,出窑后便形成了流动状釉痕,“在钧窑表面能看到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我们称这是‘蚯蚓走泥纹’,这是判断钧窑的重要依据之一。”

  “虽然宋代的瓷器窑口多,但存世量却非常少”,这是藏家们公认的事实。宋瓷精品流入民间极少数,“加上国家严格规定出土文物不得进入市场,而恰好很多高古瓷又是出土文物”,所以绝大多数宋代瓷器要么被各大博物馆收藏,要么流到海外,颜荣清说,“在国内交易市场上,其价格远远低于其价值。”

  “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在神垕镇颇有名气的陶艺家杨国辛对记者说,古钧瓷最让人称奇的不是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复杂的配釉,而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我们在釉层看到的这些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是其他陶瓷品种无法呈现的艺术特效,也正因如此,钧瓷在古代曾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在当前的国内陶瓷艺术市场上,尽管景德镇陶瓷主导市场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过,然而,由于古钧瓷传世精品极少,近年来,随着中国嘉德等拍卖巨头相继加大了对这一陶瓷品种的推广规模,使得钧瓷在资本市场和藏家中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013年11月20日嘉德秋季拍卖会近现代陶瓷专场中,神垕镇钧瓷大师任星航的作品《葫芦瓶》以近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去年其作品的拍卖纪录。2013年12月15日,河南郑东新区举行的收藏拍卖专场上,当代钧瓷作品《时代三姐妹》——《青春之歌》《飒爽英姿》《草原新医》分别以280万元、300万元和320万元的价格成交。

  “当代钧瓷拍卖走高,说明现在神垕镇钧瓷技艺已经很成熟,有可能再现当年的辉煌。”杨国辛说。

相关事件:神垕古镇瓷窑址考古发掘获重大发现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