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繁花似锦:梁远苇的美学暗喻

2014-02-03 20:15:35 沈奕

  梁远苇出生于1977年,因哥哥在五岁时夭折,所以从小就被父母“过渡”关爱,过着被计划好的人生坦途。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乖巧的女孩却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与叛逆,甚至坦言其自身有着对于孤独的渴求。而这种孤独正使她艺术的种子在愀然生长着,如是一根倒勾的芒刺,注定会扎得自己不得安生,唯有创作才是最终的出路。所以,在与父母的斗智斗勇中,梁远苇终于在99年如愿考上了中央美院的设计系,那是她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步。虽然之后研究生毕业并能成功留校任教仍是条安稳的道路,可最后,对于艺术追求的执拗和对现状的不安于,都还是要使她放弃固有的轨迹,去放任心中那颗种子开花结果。

  所以,当2008年梁远苇拥有第一个名为《生活的片段》个展到三年后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短短几年间,她在艺术领域各个跨媒介的创作已经让她跻身为当代中国最活跃的年轻艺术家之一,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提及。

  受其尊师——著名艺术家谭平的影响,梁远苇的艺术有着超越一般学院派的视野,同时长期具备着一种孜孜不倦的实验精神。而德裔美籍艺术家伊娃•海瑟在材料上带给她的震撼又激发了其在艺术上的创造力。即使现在她仍旧依循所学专业成为一名设计师的话,也一定会是一位概念设计师,并且这种实验精神以及创造力在其如《我请求,雨》等装置作品中即可见一斑。

  

4

  《我请求,雨》 2011年 装置

  然而在艺术创作上,如是梁远苇对于文学的深厚热爱以及独到的专研,她写诗,做文章并把这种对于此情此景的感受力以及字里行间的细枝末节嫁接到画面上,衍生成一道道入木三分且又触手可及的笔触,即为一种氛围式的再现。就像是对于某时某刻触动下对于意义的哲学思辨,或是荏苒时光中对于生活琐事以及片段的迷恋与复述,而在那些连贯性的细密笔触中,艺术家又总会提炼着艺术的语言隐晦地蕴藏起她对艺术的认知。事实上,这种对形式的极端清晰的表达能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尽管其方式可能很简单。

  

6

  《意义》 2004年 油画

  然而随着绘画创作的推进,梁远苇进一步简化着她的语言,并把它们凝练压缩在一朵朵重复描绘的花式纹样中。看似如同墙纸般严谨细腻的写实画面,却俨然透出了抽象画的意味。繁花似锦的表现背后是艺术家充满隐喻符号的述求。或是浮华、或是美好、或是颓败,每一株花朵里都暗含着各自的话语。而作品的难点就是:既要控制它们不被描绘的浅薄,又需创造出一种新生的内容。更可贵的是,梁远苇还在这种繁复的表象中以一种微妙的变化形成一种观察与审美的趣味性。正如艺术家所期待展现的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即让它本身就存在的区别和本来就存在的真理,并能够很微妙地就表达出来。

  而当其作品的尺度被逐渐放大,作品上自上而下的渐变在体现光感的同时也形成了微妙的三维纵深。颜料的厚度产生了嵌入画布的力量感,一种如是具有鲜活生命的肌理触感。小稿与将其放大重复的大稿同时观赏时,出现了强烈的对比。尺幅间的差异、画面上的一致以及手法上的微妙变化,让作品最终呈现出了一种动人之美,更为梁远苇的工作赋予了一种矛盾的复杂性。

  

7

  《双幅绘画2010--1(左)》 2010年 油画

  用画廊家及批评家冷林的话来说:“梁远苇的绘画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的‘文化自信’的体现。”所以如果可以大胆预言,那么这些画中的繁花似锦终有一日会回馈艺术家的是前程上的似锦繁花。

  更多艺术家梁远苇作品,欢迎关注北京公社画廊主页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