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与外来文化兼容
2014-02-11 09:23:21 任钦功
桂林月宵 东山魁夷作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在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国的交流由来已久,从初期的遣唐使、鉴真和尚的六次东渡,时至今日日本岩彩画风在中国的盛行,无不显示出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传统。
在日本近现代美术史中,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画家是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1908-1999)。他保持了日本传统绘画的手法,同时兼容并蓄地吸取了中国和西欧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崭新的、于过去日本画中未曾有过的新形式。他的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手法捕捉日本的情调之美,善于展现未经尘世污染的纯洁的自然景观。画中无一人物出现,却无不透出天、地、人之灵气,处处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强烈的人文情怀。观赏他的风景画给人以恬静优美、心旷神怡、余音绕梁之感。他所用材料大多为矿物颜料,画风充满着浓厚的日本情趣,又具有新的时代思想精神。画作在保持原有的平面性的同时增强了时间空间感,在装饰性中抒情寓意,格调高雅蕴藉,充满诗情哲理,透着淡淡的伤感。东山魁夷的艺术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同样博得广泛好评。
2004年我留学日本时,有幸看到东山魁夷在神户市兵库县立美术馆的回顾展览。展览时间从樱花盛开的4月延续至明媚的5月,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而每天参观的人流如潮,可以想见东山魁夷在日本百姓心中的地位和他艺术的影响力和震撼力。
展览的举办缘于东山魁夷的年少时期是在神户度过的。这是一座靠山靠海的美丽城市,他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这使他对大自然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他喜欢到神户、须磨的山地里去,独自在林木蓊郁、树林倒映的地方写生。但是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第一学期刚上一半,因为生来羸弱,他就不得不休学疗养,在淡路岛的志筑小镇尽头一间冷清的屋子里寂寞地度过了两个多月,一直到暑假。中学时代的这种体验,对于他的一生都很重要。
到中学高年级,决定今后人生道路的时候,他决心当一名画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绘画,更是这种年少时期的经历的归结。其父起先坚决反对他当画家,后来觉得“这孩子体弱多病,算了,就当没这个儿子似的,由他去吧”。
东山的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均与艺术无缘。当他开始成为画家时,他钟情于油画;对西方文化的倾倒伴随终生。1926年,他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时,命运却将他安排在日本画系。当时的日本画系主要受结城素明和松冈映秋两位教授的影响。结城刚从国外留学归来,满腔热情地大声疾呼从国际视野引导日本画的新发展;松冈则精神百倍地鼓吹从新古典主义立场推进传统大和绘的技法。东山从这两位观念相反的指导者那里接受到同样热诚的教育,心中则另有磁针。
1931年,东山刚毕业就打算实现宿愿———去欧洲,不是做一般的美术旅行,而是生活几年。从新古典主义到后印象主义,世界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但东山更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英雄主义。不过,东山最先选择的却是德国,出于对音乐和歌剧的热爱,他倾心歌德、席勒、巴赫的魅力,更由于那里是哲学的理性王国,康德、黑格尔在他也是心仪已久。有人劝说,作为一个日本画的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体验西方生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在矢代幸雄、结城素明等名教授的坚决支持下,东山赖以成行,从“日出之国”来到日落之地。
欧罗巴大陆上正风靡着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东山却一头扎进柏林大学哲学系,间或巡游于各国博物馆寻觅西方的古董。西方古典哲学和古典美术的熏陶,孕育了他以后创作中所展现的深刻哲理和古典韵味。
西方文化对东山的深刻熏陶,使他对战后的西方潮流并不感到突然。他一次又一次去欧洲,或写生、或考察,接受古典的、现代的各种流派的洗礼。对于激进的、全新的艺术观,他不是马上做出反应,而是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环境和历史来检验。对东山来说,更有兴趣、更切实的是艺术家本身应如何。深究之,归结为:日本的美是什么?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本民族的艺术,或须欲扬先抑,否则欲速则不达。暂时抛开它,专注于研究西方艺术,蓦然回首,会惊奇地发现本民族艺术之美,令人销魂的美。“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东山魁夷与中国也有着不解的情缘。他曾3次到过中国,到过风景优美的黄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要道———丝绸之路。这3次中国之行,使他深深步入了中国玄妙的水墨画世界。自此影响着他后半生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他以中国风景为对象所作的画,几乎都是采用水墨。中国民族审美传统深深地浸润了他的心。上世纪80年代,从他为我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创建的唐招提寺精心绘制的多幅障壁画以及《京洛四季组画》等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学习与继承发展。那细腻的笔触、诗般优美的意境、撩人心绪般旋律,萦绕着观者,久久驻足。
很喜欢他说过的一段话:“在所谓无常的宿命论中,产生了我们的一切。现在的我们不就会产生一种与自然共同生存的连带感吗?这时,人与自然的沟通就一定能产生爱和美。”细细品读他的每幅作品,无不让人沉浸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唯美世界中。
我喜欢这样的美好“心景”,喜欢这样诗意的画家。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