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贤画价今朝紧跟时代
2014-02-11 15:36:23 苏勇
上海博物馆藏 木叶丹黄图
中国嘉德2013年秋拍龚贤 《自书诗二十四首》2645万元成交
随着古代书画拍卖板块趋向纵深,在“明四家”、“清四王”等优质资源逐年稀缺的状况下,部分以往少为藏家的关注的画派和名家走向前台,逐渐成为当下市场中的“扛鼎”力量。被誉为“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即是其中之一。倡导“笔墨当随时代”的他,在市场默默无闻多年之后,于2013年度画价行情悄然爆发,继春拍凭借《别馆高居图》的3737.5万元再创成交价历史新高之后,在春拍中更有《自书诗二十四首》创造了个人书法的最高价。“画价紧跟时代”之余,龚贤也就此在古代书画拍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书画价位同季攀升
2013年11月16日晚8点,中国嘉德2013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开拍。龚贤《自书诗二十四首》起拍后,竞价很快超过1000万,到1800万后电话委托直接加价到2000万,最终以2300万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2645万。超过拍前估价680万元至880万元三倍之多。
龚贤向以极具特色积墨山水画为藏家所熟知,但受画名所掩盖,书法的声望一直少人了解,此次秋拍中,这件书法精品的高价成交,虽然受到龚贤画作价位近期走高,名气急升的影响,但仍不能忽视龚贤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亦可见在“好书”逐渐卖过“孬画”的趋势下,专业藏家对于精品书法价位的精准把握。据知,龚贤行笔,惯以中锋沉实地写出,再用中或侧锋轻细地迅速扫出,形成先顿后拉的长捺笔体势。此件《自书诗二十四首》卷,为润、圆、厚的浓墨重笔字,点画厚重丰润,行笔持稳,或缓或捷,或轻或重,聚散自如。字大处如拳,小者如豆,迅捷处若兔起鹘落,凝重处如高山之堕石,以情趣韵致取胜,应为龚贤晚期书风的典型。
与书作相比,龚贤画作的知名度,显然更胜一筹。这让很早便关注进而研究他藏家在2005年的市场高涨期便尝到了甜头,当年北京华辰在秋拍中推出的龚贤《山水》手卷以高出估价近四倍的1320万元成交,受这件高价精品的拉动,龚贤书画每平尺均价一度达到70万元的高位。至此之后,龚贤画作每年均保持20件左右的上拍数量,虽常年受拍场“石渠”概念的制约,高价精品不多,但行情稳健,受众日广,呈现出“不上不下”的态势。
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 龚贤《别馆高居图》3737.5万元成交
在龚贤画价常年与画名不符的情况下,名家递藏,来源有绪的精品,或许能够打开那扇久未宣泄的闸门。2013年春拍,一件被中国嘉德列入当季“大观”夜场的《别馆高居图》,众望所归地触动了龚贤书画的行情,凭借此件3737.5万元的高价,龚贤书画再度成为了市场焦点。此件签条上有“神品上上”的《别馆高居图》近处作古岸高树,竹林茅舍。孤村之后,一溪横贯。隔岸危岩深壑,密树连云。山岩屋树之形,峰峦龙脉之势,得之自然而见巧思和胸怀气度之不凡。据知,明末文人画大多重笔墨重格韵,但大都拙于造形和布局,与之相比龚贤则功力与气韵兼长,既为山水传神,又能寄高怀于笔墨,深厚艺术修养可见一斑。
蹉跎一生唯画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龚贤画价在2013年的再度走高,颇有一蹴而之感,但无论画价还是画作高超的艺术水准,无不是常年积累和历练的结果。
龚贤出生于昆山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随家迁居南京。十岁前母亲去世,十三岁开始习画,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21岁左右在秦淮河畔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其时正值明崇祯末年,复社成员在这里结社赋诗,讲学论艺,挽救民族的危机。由于他正直不阿的人品,以及在诗、书、画上的成就,龚贤逐渐开始在南京士大夫中显露头角。
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攻陷南京,龚贤因野居北郊而幸免于难。这时,龚贤的生活非常贫困,为了生活他离开南京,途经扬州到泰州海安镇担任徐逸家的私塾教师,一住五年。龚贤早年丧妻,在泰州孤身一人。从泰州回来后,又在扬州住了几年,约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再度婚配,次年喜得贵子。除续弦之外,龚贤还两次远游,1655年南下浙江,1657年北上京师。龚贤再返南京居住,已年届五十,战乱后呈现惨景。国破家亡,他愤而写下《登眺伤心处》一诗:“登眺伤心处,台城与石城。雄关迷虎踞,破寺入鸡鸣。一夕金笳引,天边秋草生。橐驼为何物,驱入汉家营!” 在南京,龚贤一家几经搬迁,最后定居清凉山,他于屋前半亩空地上,筑园栽植,命为“半亩园”。幽居于此,赋诗作画。康熙二十八年,龚贤病卒于南京,年约七十岁。死后因贫不能具棺葬,丧事全凭好友孔尚任料理,并帮其抚养遗子。
北京匡时 2008年春拍 龚贤《松亭远山》168万元成交
金陵八家无出其右
虽然一生颠沛清贫,但龚贤却被现代画坛尊称为明清之际中国画坛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
据知,“金陵八家”在画法上主要是沿袭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变化。他们大都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之间,以诗文书画自娱。在“金陵八家”之中,龚贤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甚至有论者认为,“金陵八家”中如若去掉龚贤,将失去根本价值,从画史这个角度说,只有龚贤才真正是有创造和有建树的,其余诸人只能算作画得比较好的画家,他们的画只在继承传统上下过许多功夫而已,
龚贤在当时画家如林的强手中独树一帜,能成为“金陵八家”之首,一方面在于他实践中总结了古人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则提出了系统的山水画论,并有所创新与发展。龚贤把山水画的创作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曰笔,二曰墨,三曰丘壑,四曰气韵。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虚斋名画续录》卷三)说明他对山水画论有创新,并体现了他对宋人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
龚贤用墨,以层层积墨见长,虽不用泼墨,实具有泼墨烟润淋漓的效果,颇有宋人的用墨特点。其画山石树木中锋用笔,苍劲古厚,并用积墨法作反复皴擦积染,多至十几层,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往往浑融一体,仅在阳面或轮廓边缘处留出些许高光和坚实的轮廓,效果强烈,具有浑厚、苍 秀、沉郁的独特风格,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润、幽深的特征。
龚贤的画法分两类,世称“墨龚”和“白龚”。他善用黑白对比的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他在《半千课徒画说》中称:“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 其黑。”又如《平远小景》图(册页,纸本水墨)中所画的房屋,简洁明丽,在周围笔墨的映衬下,洁白的屋墙似乎透出光亮。此处即用黑白对比的技法。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人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飘渺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而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很有气韵。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韵,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首领。
如上所述,无论是从学术价值还是艺术市场上看,龚贤都是明清之际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著名鉴定家萧平先生曾撰文指出,“龚贤的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到日本人的重视,以重金收购,流传扶桑,对日本画坛产生过影响。继又扩延到欧美,渐起了研究之风。在国内,黄宾虹、李可染先后创立重墨山水新风,无疑是在龚贤积墨山水基础上的再发展。黄宾虹说龚贤‘用墨胜过明人,我曾师法。’从面目上看,龚、黄山水都是重且黑的,但法有同异,龚纯用积墨,故沉郁中透着苍润和清空;黄则兼用积墨、泼墨和破墨,故老辣、朴厚而丰富。李可染的积墨,早期出于黄宾虹,后期个人面目愈趋鲜明,取大笔铺和积染相结合的方法,黑白分明。然而,所有这些变化,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龚贤的影子。”总而言之,在龚贤画价尚未全面大幅抬升的状况下,关注拍场中乃至在民间现身的龚贤作品,对喜好古代书画的藏家颇有必要。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