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会:书法国际化请慢些走
2014-02-14 08:42:44 未知
国际化一词,近年在国内颇流行。无论是企业和产品,还是城市与艺术,国际化的口号喊了很多。改革开放30年,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人早已不再满足到国外招商引资,而更热衷于把产品卖到国外,把企业发展到国际;中国导演的电影里有几个西方面孔并不奇怪,到好莱坞打拼的中国影星也多起来了;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一大批城市都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多年过去,如今真正算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有几个?
现在,中国书法国际化话题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为之鼓与呼者,也有不屑一顾者。我则以为过分的狂热与冷淡都不足取,还是冷静地打量一下当下的中国书法环境,理性面对国际化热潮。
首要问题是要弄明白何为国际化。走出国门办个书法展,或书法家出国转上一圈,这就是书法国际化了吗?我看未必。若真正实现书法国际化,起码得具备以下条件:
一、书家的国际化。参加书法艺术创作的人群,不仅有中国人,有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人等等,更要有黑皮肤的非洲人、蓝眼睛的欧美人……书法要像乒乓球、足球一样,成为各国艺术爱好者共同的选择。
二、展览的国际化。当代书法交流活动的最好方式是展览,书展不仅要在中国举办,更要经常在世界各地举办。让国际书法家们参与的同时,吸引世界各国书法爱好者们的目光。单单是与世界各地的华人交流书法,只得算是投机的“国际化”罢了。
三、审美的国际化。书法发源于中国,但东方古老的传统文化并非为世界人熟知,书法尤其是抽象的东方艺术,想走向世界,必须要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懂得书法之美。书法审美的国际化,将是中国书法流通的最大障碍。现在是电脑时代,很多中国人都远离毛笔甚至写字,书法虽为国粹,了解和爱好书法的中国人日益减少,何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呢?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实现书法的国际化,谈何容易?!
口号谁都会喊,但踏踏实实认真做事的人总是不多。而且很多口号的背后,大有玄机。要么是文化大国的自我膨胀,要么是文人墨客笔下谈资,要么是书家市场需要的自我炒作。起码现在看来,中国书法的国际化发展还只是停留在畅想的阶段,只是看上去很美,只是少数中国人的一个梦而已。
那中国书法到底能不能走上国际化道路呢?困难虽多,阻力虽大,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性。问题的关键是,千万不可盲目乐观,要正确、理性、科学地实行书法国际化战略。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如春风化雨一般,而非一日之功。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大与崛起,中国悠久的文化也日益为世界关注,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为中国书法走出国门带来了利好。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首先,我们要规范好中国的书法环境。两千年走来,当代中国书法虽然经过了三十年的繁荣发展,但放眼书法史,现在只能算是一块洼地。我们想把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到世界,就应该先建立起一个中国书法的时代高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书法家,拿出不愧对古人的优秀书法作品。
其次,书法走出国门,尤其进入非汉字文化圈的国度,应该适当做好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想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试演一出《晴雯撕扇》。不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何物的美国人看得云里雾里,演出效果并不好。随后,在了解美国国情的专家们的帮助下,梅先生选择了唱念做打表演丰富、美国人又能够理解的故事,才取得巨大成功。观赏对象的改变,京剧表演也必须适当调整表演方式。书法更是如此。在中国怎么搞,到国外还怎么搞,显然会出现水土不服。不妨可以利用“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把最优秀的传统书法经典和当代优秀书法作品推向世界。同时,举行各种讲演与示范活动,让书法家与国外观众们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让曾经学习过书法的外国留学生们现身说法,共同体会书法之美。
总之,书法国际化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书法的艺术规律,少喊几句口号,踏踏实实做几件实事。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