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沙罗为什么没有莫奈、梵高红?
2014-02-14 08:46:02 未知
《蒙马特大道,春晓》
2014年2月5日,毕沙罗油画作品《蒙马特大道,春晓》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进行拍卖。估价700万至1000万英镑,经过场内激烈竞争,最终以近1970万英镑(合人民币近两亿元)成交。
虽然国内的艺术同行们纷纷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小意能弱弱说一句,毕沙罗真的不是一位被大众所知的印象派画家好吗,同为印象派大师,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莫奈和梵高,但是知道毕莎罗的却不多。你别看最近风头紧,东莞好像一下子就火了,那也是有微博、微信的借势。在印象派最火的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毕莎罗这样低调的人,没火真不是什么奇迹!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这是一个没有爆点就很难火起来的时代
即使是跟艺术不沾边的人,也能说上几句关于梵高的故事。他的癫狂、自杀,每一个极端的举动都被后世津津乐道、深深叹息。这个可怜人,一生穷困潦倒死后却身价倍增,怎能不叫人感慨造化弄人。恁是心肠再硬的人,也不禁为其留下几滴同情的泪水。
相比之下,毕莎罗就太幸运了。在那时代他家也算的上是贵族了,吃喝不愁、画画不愁,难得的是父母还开明,既没逼婚催娶,也没催生二胎,还任由他去追寻梦想了。这样的人生故事,显然没有太多爆点让人们去猎奇。甚至是才子佳人们常有的风流韵事,似乎也和他沾不上边什么边。所以,毕沙罗想像东莞一样红起来,似乎困难了点。
人人都爱老好人,人人都记不住老好人
在毕沙罗去世前一年,远在塔西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其实在一个团体里,总有几个特别显眼的孩子,在外边各种折腾,但也总有那么一个成熟持重的人在默默坚守和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卡米耶·毕沙罗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
毕沙罗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所以人们记住了那些爱扑腾的孩子,却忘了有个人帮这些孩子们努力维持了一个“家”。
人家有向日葵和睡莲,毕沙罗你用神马为自己带盐?
在那个时代,印象派总体都是不受待见的,包括他们的名字也是当时人们揶揄他们给取的。被沙龙拒绝过的他们,自个组了个圈子办画展,自个玩。当然每个人的特色和主题也不尽相同,莫奈喜欢睡莲、梵高爱向日葵。都是些极具象的风物,搁在家中也极好装饰的风景。
可是毕沙罗却爱画朴素的风景,但是风景虽多,却让小意说不出一个代表性的元素来。且他这人太谦虚内敛,超不爱那种浮夸的风格,固执的相信,平凡的风景同样具有感染人的魅力。
毕沙罗的画乍看之下非常平凡,没有梵高的热情与忧郁,也没有高更的阳光和原始,但看久了能够渐渐看出来毕沙罗在沉默之中的特色。这次拍出天价的《蒙马特大道》,可以勉强算是毕沙罗作品的一个代表元素了。其实关于蒙马特大道,毕沙罗画了不止这一张。
众所周知,印象派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毕沙罗更是户外作画的先驱者。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