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创作:越个体越公众

2014-02-17 08:51:43 未知

  曾琼 作家、策展人,“新星星艺术节”创办者

曾琼 作家、策展人,“新星星艺术节”创办者

  我一直觉得,在各种艺术概念,书籍,观念,流派,技术,渠道等等历史漫长眼花缭乱的世界中,剥掉所有的皮,艺术就是一件事: 关于人本身,关于人从意识到身体的感受。各种艺术,不过是用解剖刀将人从纵横内外切割成若干部分来观察其感受。反抗一种制度和政治,是因为这政治和制度和人性有违,这是往外走的艺术。而宗教,心里感受,生死和爱恨,都是更本能的往里走的艺术。艺术如此,其他学科也如此,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上,被人制造发明出来的一切东西,都是研究一个核心,人本身怎么样。

  源自于个体私密体验的作品,大概是这些所有的关注方式中最核心的一种,它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内心的审视,是对自己的一次解剖,是一次袒露。最近在上海很火的草间弥生展览,让一个先锋艺术家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人们对她为什么如此感兴趣呢?我觉得是一种来自人性的好奇和偷窥心理,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在偷窥一个女人的精神危机和非正常的私密情爱。

  不到10岁时,草间弥生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经常出现幻听、幻视。于是她不停地画画,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几乎伴她一生。草间弥生用大多数的时间在精神疗养院里休息、创作,游走于艺术家和精神病患者两种身份之间。重复性的圆点对于草间弥生与其被当作她与世界沟通的途径,不如说是一种治疗。1929年生于日本本土的草间是一个孤独的孩子,在幼年时代她就对现实生活视域中的圆点充满兴趣。镜子、圆点花纹、生物触角和尖端都是草间弥生后来作品中重复出现的母题,她对斑点的迷恋源自幼年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这场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至于她和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无性之爱,更是充满了话题性和不可复制的戏剧感,而这种无性之爱带给一个女人的幻觉和绝望,都构成了她作品的一部分,那些女阴模样的作品,那些极端的裸体和疯狂,呈现出一个被压抑的女人的无处释放的情绪。

  这些私密性的极度个体的表达,之所以引起公众强烈的兴趣,是因为它让公众通过窥视这一行为,满足了他们隐性的情感和欲望释放。我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看梵高的作品,被激起的不是思考,而是生理上的直接反射,那些作品让我感到晕眩,身上刺激出一身鸡皮疙瘩。艺术家的感受是个人化的生命体现,而他打动我们的正是这种个人化。

  现代文明社会里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被身份,职业,社会评判所约束,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回避人性中那些强烈和本能的部分。谈论理论和学术,让我们显得既高级又有修养。我们绕着圈子说一些很深奥的东西,最本质的感受反而视而不见。一件作品,往往要通过长篇累赘的阐释才能明白。而这样的阐释中,作为最核心的那个人本体的感受反而消失不见了。

  大众对艺术家作品的喜爱,不是因为评论家阐述出来了若干理论,而是当我们和这些作品面对面时,我们会被作品击中,我们那些隐秘的被压抑的欲望和人性被作品激活,我们体面而名正言顺地在观看艺术时,为自己的秘密找到了依据和安慰。在草间弥生的疯狂中, 我们为自己拥有平庸的体面而庆幸的同时,也暗暗地希望,自己内心那些黑暗而痛苦的花朵,能有机会开放一次。换句话说,一个女人的私密生活其实是满足了公众的臆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