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印象派油画:市场回暖不均衡

2014-02-19 09:23:28 梁卓慧

  收藏拍卖

  在最近举办的伦敦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拍卖会上,毕沙罗《春天清晨的蒙马特大道》以1968 .25万英镑(约合2亿元人民币)高价成交,一系列印象派名家的作品备受追捧。市场人士分析,一度疲弱的印象派油画市场正强势回归,国内介入这一热点板块的买家也在逐步增加。皇玛拍卖董事总经理彭国杰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东西方价值观和审美的差异,印象派油画收藏在国内仍属小众,从投资的角度考虑,流通渠道较窄、变现不容易。

  藏家认识笼统

  印象派一直是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不过,前几年受经济大环境不佳等因素影响,印象派作品价格有所回落,不少重量级拍品以低价成交或者难逃流拍的命运。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夜场秋拍,82件拍品有31件遭遇流拍,流拍率近四成。2012年伦敦佳士得和伦敦苏富比“印象派与现当代艺术”夜场,流拍率分别达到15%和24%。直至去年,印象派作品市场开始回暖,莫奈的巨作《康塔里尼宫》以1968万英镑(约合2560万美元)的高价一举击败毕加索的作品《画家》。业内人士指出,从长远来看,印象派作品依然是国际艺术市场的硬通货,随着国内藏家的眼光越来越国际化、国内艺术市场逐渐培养认同感,未来有更多可挖掘的潜力。

  对此,彭国杰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国内接受印象派作品的仅限于少部分有一定学术修养的藏家,基本上都是80后的新人类,毕竟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对于很多国外优秀的油画作品,国内的藏家无法理解。“油画在国内不算是硬通货,未来写实类的作品依然是国内艺术市场的主流。”彭国杰对南都记者说。

  “实际上国内大部分藏家对印象派艺术的认识依然很笼统,对其技法多不了解,甚至觉得看不懂的作品就是印象派。”如意画廊艺术总监巫锐军对南都记者说,印象派油画的价值被挖掘出来固然是好事,但收藏的前提是懂得欣赏,国内对西方艺术品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这是一大障碍。

  流通渠道狭窄

  南都记者了解到,国内的拍卖市场这些年也在推动印象派油画的发展。从2007年左右开始,中国嘉德、北京华辰等拍卖行曾推出过印象派艺术家作品,印象派艺术家西斯莱的作品《维利耶尔的小路》曾在2010年以3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彭国杰告诉南都记者,这个作品确实红火过一段时间,但大部分时候都是赔钱赚吆喝,成交份额很低。有长期跟踪艺术品市场的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印象派油画市场比较单一,流通渠道非常有限,能够收藏到顶级印象派作品的买家少之又少。

  彭国杰认为,印象派油画的流通依赖于国际市场,在国内还需要一个学术推动和市场培育的过程,现阶段更多适合于长线收藏,不像传统书画可以随时变现。巫锐军建议,如果藏家看重印象派的国际化市场,可以选择一线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其地位已经被市场被认可,较为稳健。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