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尹毅:谈由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分划出的三个科研目标

2014-02-19 11:51:12 尹毅

--中国艺术品辨伪、防伪的科学之路(二)

  二、 由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分划出的三个科研目标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的科研目标最初是设定在寻找断代的物质成分依据,其科研路径设计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现代光学技术,对历代书画真品进行无损伤检测,获取、积累历代书画材质数据,逐步构建古书画的科技检测识别系统。这个目标与路径的设立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存在是将其作为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中国历代书画珍品并非都收藏在我国大陆各省市文物单位及藏家手中,在台北故宫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博物馆和藏家手中还有大批量收藏,特别是还有很多书画珍品流失于欧洲以及美国、日本等国,欲获取并积累中国历代书画的物质形态数据,尤其是那些经典之作的数据,决不是一个科研团队在短短几年就可以办到的,要建立我国历代书画数据库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世纪工程。所以我将该项目申报的科研目标修正为:

  極待实施的科研目标是:以科技识别应对科技仿真,发明了识别新型颜料墨喷墨打印书画复制品的方法。因为,用新型颜料墨喷墨打印的书画复制品,画面质感与原作非常一致,乱真程度极高。目前此类高科技仿品已占据了整个书画高仿品的绝大多数。以现代科技手段检测识别喷墨打印的书画复制品,可以采用光学显微镜从作品的微观形态中发现微喷色点,利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查明了喷墨打印复制品与原作在物质成份方面的不同。从而以非原作中的微喷色点和异类物质成分之“铁证”,使仿真程度极高的喷墨打印书画复制品变得容易识别,而且不容置疑。

  尤其重要的科研目标是:发明中国书画科学防伪新方法,逐步启动艺术品科学备案体系。现实中有许多艺术品的鉴定程序漫长而复杂,而且往往很难定论,一但被某专家定论为假,持有者也不怕,他可以另外找人将其再说成真;还有些名家真品几经流传后,就会有人怀疑其假,即使这一次被人证实为真了,下次又会有人继续怀疑为假。根据这些现象我曾在多次学术会议上反复强调指出:古往今来的中国画缺少记录诞生与流传的备案系统,以致如今无法情景再现其诞生与流传的历史轨迹。后人只能根据某些遗存信息与证据去考证,通过分析研究人为地去接近事实原貌。这确实是又耗精力又费时间的事情,其中有些悬案可能永远无法破解,有些争议也可能永远没有结局,但也只能如此。而今最令中国画鉴定工作者感到无奈的是,天天都有许多原创之作问世,天天又有许多仿品、赝品产生,真伪混杂之久、之广,且层出不穷,日积月累的识别需求使中国画鉴定行业越来越不堪重负。特别是有个别书画作品交易成交后被认定为赝品,买主向卖主提出了还钱退货的要求,但卖主说买主调换了作品,从而拒绝买主的要求。此类案例已多次发生,有的已告上了法庭,但是由于我国艺术品交易过程缺少具有司法证明力的交易备案环节,在缺少艺术品交接环节的证据情况下,法官们很无奈。中国画市场赝品泛滥的灾情,不仅凸显出中国画鉴定方面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凸显出中国画防伪管理方面的严重问题。 所以我们既要特别注重从创作源头锁定原作实施保真,而且还要从交流、交易、转手各环节中将该作品唯一性特征与相关人锁定,从而实施责任锁定。 其实,对艺术品实施认证管理的主张早有人提议,我国文化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有了“推广艺术品登记认证制度”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内容。(但是“艺术品登记认证制度”并没能在“十一五”规划中得到推广,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行之有效的书画防伪方法。登记认证书画作品的工作没有令人信服的防伪技术支持,被登记认证的作品就易被人偷换,从而使这种登记认证变质。)治理中国画赝品泛滥的重任不应仅放在鉴定者肩头,而应该从源头便加以管理,在辨伪与防伪两方面双管齐下,将科学鉴定系统与科学备案系统有效结合。

  运用科技手段识别历代书画仿品、赝品,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科研目标。中国书画纸历史悠久,在造纸工艺、原料成分、品种样式诸方面,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区别,又随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有着许多随时空变化而产生的特征与规律。以现代科技检测技术识别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书画纸,捕捉其规律性特征,是鉴定中国书画作品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书画的色墨品种也十分丰富,各有其时代烙印和规律性特征。特别是中国画用色,有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化学颜料三大类,有诸多品种与品牌。研究各类颜料的不同成分、产地、起用时间,也是鉴定中国书画作品的一条重要途径。用印是中国书画一大特色,各类印章和所用印泥品种也十分丰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印泥。印泥盖在书画作品上,其印色将贴附着书画纸纤维渗透和蔓延。以现代科技检测识别技术研究印泥成分和印迹在纸张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特征,又是鉴定中国书画作品的一条重要途径。沿着以上三条途径,可以用光学仪器检测到历代书画作品材料方面的深层信息。不同时空的作品会有不同的材质特征,一方面是书画材料本身的物质成分和微观形态不完全一样,另一方面是随着时间推移导致纸、绢、墨、色、印迹发生了变化。通过大量检测历代书画材质的有关信息,可以掌握各时期书画材质的共性与特点。如果在鉴定工作中发现某书画的纸、绢、墨、色、印泥以及胶矾等添加剂的材质特征与作者署名及创作年代信息不相称,就可以判定作品有问题。例如:古代作品的墨色中不会含有近现代才有的丙烯色等化学类绘画色。再例,中国画颜料中的普兰即是普鲁士兰,它传入中国的时间就可以成为断代的鉴定依据。实践证明:只要检测出书画材质与作者署名、作品年代不符的一项“铁证”,就可以否定该作品的真品归属。这种寻找“铁证”的科学方法,颇具学术价值和“实战”作用,它往往是不容置疑的一锤定音的最佳方法。但是,现代科技检测识别技术并不能解决书画鉴定中的所有问题,后人用老纸、老墨等老材料制作的高仿品就具有更大的欺骗性,特别是遇到与古代原作同时期的赝品,以现代光学技术手段检测、辨别就会倍感困难。好在流传至今的此类作品已极少,而且也有文物价值,并无太大危害。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