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藏家敬仪:爱上古人的“不惜工本”

2014-02-21 10:41:19 张一凡

  “这是小孩的背心,这种霞披,它是一片,实际上打开是四片,非常棒。我还有民国的旗袍,民国的旗袍并不是很漂亮,都很素。”转眼十四年,如今敬仪收藏的老的织绣品活脱脱是一个古人生活的织绣大百科:汉族的马面裙子大概有800条;袖口和马面的袖片有1400片;还有一些宫廷的,也可以说叫马甲,也可以叫霞披,是贵夫人穿的,或者是男士的官服,也有顶子,头上戴的顶子,还有龙袍,龙袍织锦的、织绣的和缂丝的,这些东西大概有40件左右;形制上比较多,有绣花的伞盖;道服(道袍);小孩的兜布;绣花鞋;荷包;椅子垫;寿杖……繁复的绣工、精美的造型、经年之后依然鲜亮如初的颜色,所有这些背后是绣娘精湛的技艺和满心诚挚的祝福,正是这样一种背后的文化积淀,一直深深的打动也支撑敬仪的动力。

  “原来的人不惜工本,他做这一个东西可能很费事,一个丝绸的衣服的形成要通过十九道工序,从养蚕、缫丝、染色、打结……制成这个东西,要十九道工序,所以这个东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手工角度,从年代历史和形制考究的角度来说都有它的研究价值。还有一个当时的人所谓的不惜工本,绣娘可能就这么一件事,她把这个东西呈给皇上或者是什么,为了表达她最好或者要寄予它很多好的东西,像给新娘做的衣服,她就会用漫长的时间,用非常好的技法去做这个事,而不是说一蹴而就,像现在这样。所谓不惜工本就是她绣得特实,有一种精神气感觉,一放在那儿就有感觉,每个细节,任何一个细节都觉得非常好、非常精神,就是她倾注了很多精力、爱到这个里头。”

  中国是丝绸发明大国,织绣品历史悠久。收藏织绣品,首先要从鉴赏入手,要学会判断织绣品的价值和价格,即年代、品种、艺术性、品相、尺寸及市场等。“我现在也不能完全断定走一条特别合适的路,像朋友说你等于是一个业余的人做了一个专业的事,我认为只做了一半,剩下一半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我只是凭着本能或者说我们以前受过的一点教育,或者我们曾经有的知识女性或者是什么东西,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好,就应该收着,相对便宜一点,不收就觉得不对,因为你遇到它了,你遇到它的时候你的审美,当时出发点就觉得你应该保有它,实际上你又没有能力或者它本身带的机遇性也不是在这个时代里或者说是什么东西,或者说是你要么就说我太贪心了,我希望通过它成就点儿别的东西,可是本身这个东西可能够,可能不够,不见得在这个时间点上来做成,很难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