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评论】3D打印陶瓷 谁来捧场?
2014-02-24 09:59:34 未知
陶瓷是千年窑火淬出的传统工业,3D打印则是最近大热的一门全新技术,当两者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突破传统陶瓷造型
在国外的工业领域,早就有用3D打印来制造建筑用瓷的企业,现在艺术家也把目光投向了这项革命性技术,利用传统的工艺烧造技术加上无限创意,就能打造出绝美的陶瓷艺术品。
西班牙设计师伯纳特·屈尼(Bernat Cuni)就借助了3D陶瓷打印,完成了他所谓“每天一个咖啡杯”的计划。在30天的时间里,屈尼每天都会制作出一个稀奇古怪的咖啡杯。每个杯子从构思、设计、成型到制成所花费的时间都控制在24小时之内。
从概念变身实物最重要的是构建现实模型,整个3D打印过程需要花费大约4小时的时间。在平铺的陶瓷粉上的特定区域沉积有机粘结剂,每建成一层,在顶部继续添加陶瓷粉和粘结剂,直到整个模型完工。之后模型将会被送入炉中加热,这样粘结剂就会被固化。出炉后,扫掉外层的陶瓷粉末,一个实体的模型就算是做成了。被清理掉的陶瓷粉还可以用于下一个模具的制造。
为了让屈尼的杯子永久地保持住结构外形,它需要被送入炉子中再用高温“磨炼”一番。通过使用一种水性喷雾对其预先上釉,可以减少表面粗糙程度,然后再进行低温加热,为最终在表面上釉打下基础。层层加工之后,带着亮丽光泽的咖啡杯就修成正果了。
原本只是模型的咖啡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事物,充分体现出了3D陶瓷打印技术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屈尼制造的咖啡杯虽然在实用性上有所欠缺,但新鲜的想法和技术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说,传统陶瓷工艺高温烧结的魅力是3D陶瓷打印无法企及的,那么3D陶瓷打印的造型技术,却能完成传统陶瓷工艺所无法表现的繁复三维结构。
补充中层市场
传统的方法,制作雕塑要抟泥、塑型,考验工匠的用刀和对泥土湿度的把握。而3D陶瓷打印则是承担了过去手工塑型制模的整个过程。
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引进了陶瓷3D打印机,主要用于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模型设计、制作的教学与实验。相比传统的制作工序,3D技术的运用,更符合热爱在电脑上完成操作的“80后”“90后”的“胃口”。“半天就可以出成品,加上电脑设计,比原先全部通过手工操作要节省一半的时间,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还为模型的制作提供了便利的可修改性、实验性和创造性,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一位工艺美术学校的老师如是说。
传统的瓷塑制作,利用泥巴进行塑造成型、晾干、开模、倒坯、烧制等,所投入的时间、资金成本大,且不易于修改。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统瓷塑技法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如果能把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对产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有专家表示:“如今,历史文物、人物肖像、山水风光等题材,都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塑型建模,并且大批量复制生产。这些作品将突破传统造型,极大地丰富艺术形态。现代制造技术和艺术价值的结合,能使瓷器吸引更多消费者,为产业创造更大利润。”
3D打印技术带来成倍提升的制造效率,以及手工无法实现的工艺精度,也让业内人士表示,其有望填补“具有一定附加值和文化内涵、面向一般消费者”的陶瓷产品的市场空白。
普及仍需时日
在瓷都福建德化,3D打印这项看似“高大上”的神秘技术,已悄然走进传统陶瓷工业。
在德化一家陶瓷公司,技术人员先经过计算机设计成立体图像,后指令精雕机雕刻。15分钟后,活灵活现的“飞龙”陶器就出窑了。
该公司经理表示,引进这台机器之前,他们还有很多担忧,但用过之后,发现不仅效率得到了提高,许多之前很难完成的零部件,如人物头像、茶杯纹路、镂空图案等,都能很快打印出来了,目前这台机器主要是用来做前期模具。
目前国外3D打印的材料已有100多种,而国产材料仅几十种,许多材料还依赖进口,价格相对高昂。正因为如此,3D打印的概念很热门,但大多数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并不愿意投入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去采购设备。一些中小企业会把需要的模型拿到拥有3D打印机的单位扫描制作,再打印出成品,这样可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
“其实,单靠一家公司的研发是做不成规模的,3D产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政府牵线、引导。”3D打印从业人士表示,目前3D打印技术还未普及,3D打印缺乏专业人才是个问题。除了成本相对较高无法投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不到能运用这项技术的专业人才。要有专业的设计和应用人才,才能够将这项技术和创意相结合,运用到陶瓷产业中。未来专业的3D技术人才将成为3D企业发展的致胜法宝。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