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馨香传世
2014-02-28 23:20:10 张苏宁
最早闻知张继馨先生是从他的画开始的,那时我刚从军队转业,某日去朋友家做客,见墙上挂着一幅荷花图,欣赏良久,同时记住了画家的大名。后来到文化部门工作,便有缘与张先生相识了。时间久了,不但熟悉了他的画,知道了他的为人,也领略了他的敬业精神。
作品:画面生动、富有情趣
欣赏张继馨先生的画是一种享受,有愉悦感,赏心悦目;有审美度,情深意浓;观看时韵味无限,回想时滋味无穷。比如画墙瓦上的麻雀,只寥寥数笔便展现了江南的粉墙黛瓦,麻雀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或抬头仰望、或埋头理羽、或轻飞小唱、其中的一只还故意尾朝画面,虽不着面,其形也神,让人感叹艺术的魅力和画家的功力。
张继馨先生的画如此传神,我的理解是他已经将生活和自然融入到内心世界,通过碰撞、经过提炼、产生了自家的绘画语境,然后通过笔墨,或如涓涓细流,或似大河奔流,汇成了艺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片风景里,枝枝叶叶总关情,飞禽小虫皆有趣。看到妙处,往往会心一笑,灵犀一通时,更会怦然心动。记得有评论家曾说过,特色就是作品的生命力,张继馨先生的绘画充满着鲜明的特色和个性。
创作:笔墨娴熟、成竹在胸
张继馨先生从艺七十余年,“师古人”又“师造化”,“学传统”亦“融现代”,笔墨早已炉火纯青,画风也已自成一体。我曾听说过张继馨先生一气呵成六尺整张的佳话,也曾亲眼目睹过他当场作画的场面。我的感觉就是画家胸有成竹、画在胸中,情在心中,意在挥洒间。画自然是画出来的,但我更愿意想象是流淌出来的,是情感、灵感和艺术感悟的自然流淌。画家在创作时,大处大胆着手,布局大气;小处小心收拾,细节生动;既有龙飞凤舞之笔,又有画龙点睛之墨;可谓大作有气势、小品有情调。“老到、老辣、大家、大气、”应该是对张继馨先生笔墨的一种大致的概括。正因为贴近生活,胸有成竹和功夫在握,故张继馨先生的画既远离匠气却又独具匠心,既存有大家风范又不失风雅小趣。是大雅与小趣的美意结合。
风格:不断变法、乐于创新
艺术家最大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创作被社会承认,而最大的痛苦是如何在艺术上突破自我。突破自我既需要意识,更需要勇气。美国诗人狄金森以诗歌的方式发出这样的感慨:“呐喊着战斗十分英勇,但我知道,更英勇的是与自己内心苦恼的骑兵搏斗。”诗人在这里特指要敢于在内心深处革自己的命,有时甚至要割爱那些自己的所爱和得意。张继馨先生虽然年事已高,画风蔚然,但对艺术的探索从未间歇。这些年来,他尝试把构图、笔墨、技法、物象等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和构建,将花鸟与山水、写意与工笔、水墨与泼彩、传统与现代惬意结合,使艺术风格更加鲜明、更加完美、更富有特色。他曾这样说:“我想立足于传统基础上求新,不至于像水面上无根的浮萍而随风飘忽。我对传统爱恨交加,它用乳汁哺育了我,但又束缚了我的行动自由。我试图以秀润、典雅的吴门画风格,吸收具有力度、厚重的北方画风,取求甜与辣融合后的一种异味。水乡虽美,但花鸟画在表现上有它的局限性,能否抓住这一点去刻画其深度呢?我还在思索和实践中……”
画艺:理论支撑、功夫在外
有道是:吟诗绘画,功夫在诗画之外。作家写到最后写的就是自己,画家画到高时画的便是修养。张继馨先生不但在美术创作上硕果累累,而且在美术理论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对画史、画理、画论、画道等均有深度研究,专著有《吴门画派绘画艺术》、《画事一得》、《画絮》等,至今出版各类画谱、画集和理论著作五十多本,可谓著作等身。
张继馨先生又是美术界的多面手,通诗文、善书法、讲求“书画同源”,诗画并重,去他家中见桌案上叠着厚厚的习字稿,原来除绘画每天至少还要用两三个小时时间研习书法,真是精神可嘉、令人钦佩。张继馨先生不但事业有成,人品也有口皆碑,淡定人生,为人低调、乐于助人,勤奋刻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正是因为有理论、书法、诗文、文史等外在因素的支撑以及艺品人品的领先,使得张继馨先生的绘画拥有了底气和地气、拥有了深度和厚度、拥有了品位和地位,也因此拥有了未来。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